很多人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其實是在瞎練以及盲練,因而也使得他們的太極拳練習并不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那么應該如何避免自己的太極拳練習走上誤區(qū)呢?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以便大家更好的通過太極拳進行太極拳的學習。
首先我們應了解心、意、精、氣、神的內涵,它是“用意”與“循經”之前提。
心
策源地在腦。受神主使,負責發(fā)布命令。練太極拳中的心,是擔負多重任務所形成的心境、心地、心態(tài)、心緒、心思等。今人研究太極拳,多用“心法”一詞,甚至有拳家認為“太極是什么?心就是太極,太極就是心。此種說法之心,較為概括,是心、意、神之統(tǒng)稱。
意
意從心發(fā)出的,它的根源在于心。練習太極拳是一個逐步進行深化的過程,因而對于初學者,心的作用很大,所有的太極拳練習內容都要通過心來引導,然后慢慢的就發(fā)展到用意來指導。當然隨著我們練習的深入,意練習到后,就能夠從有意變成無意。
精
人體之精華,人生之大寶。道家有“十碗飯養(yǎng)一滴血,十滴血養(yǎng)一滴精,十滴精養(yǎng)一滴髓”之說。精足、髓實、神充。拳家有言:煉精化氣是筑基之功。
氣
可一分為三。一曰濁氣。呼吸中的濁氣與體內外排的穢氣、病氣。二曰真氣,藏于腎,真元之氣,與生俱來;三曰清氣。是從呼吸道或食物中進入體內的營運與補養(yǎng)內氣之氣。練太極拳中強調深層呼吸是為從深層排出濁氣,吸收清氣,養(yǎng)護真氣。
神
分識神、元神、真神。識神,指經驗、感受;元神具有清純性與原始性。真神乃性空之靈神,是通常所言歸璞返真之真。它主宰一切,調理一切,亦是經脈之指揮,習練太極拳的終極點是煉其真神(亦稱靈神、靈氣)。
以上的五個方面,是我們進行太極拳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只有合理的安排好心、意、精、氣、神與外形動作的關系,我們才能真正的避免自己的太極拳走上歧路,那么具體有什么辦法呢?下面我們就來學學三種比較有效的處理方法吧。
一、以意行竅,調動經絡系統(tǒng)活力
“竅”指穴位,人體有近700個穴位,20多條經脈,要一一去記住它較難。但記住主要經脈走向與主要穴位并不難。一是要記住任督脈走向,一是要熟悉20個左右穴位。即勞宮、會陰、涌泉、百會、命門、環(huán)跳、陽陵、印堂、人中、膻中、神闕、中沖、章門、風門、沖門、曲池、玉枕、夾脊、委中、氣海、肩井等,這些穴位中包含拳家所言“十八丹田”。以手言之,在運手中,以意引勞宮穴、玄關、十宣、合谷、中沖等穴位,整個手運面貌會得到改觀,以致提高太極運行水平。因為穴位并非孤立存在,它雖有獨立性,但它總是與經絡系統(tǒng)聯(lián)結著,與血脈、筋脈、氣路和骨髓網絡聯(lián)結著。主要穴竅是經絡運行的樞紐點、間歇點、轉換點,它也是身體運動的敏感點。因而以意行竅,便于放松肌肉與筋骨。如果習拳者念叨放松周身而不知放松周身穴位,實質上是松不下來,即便有所松也不徹底,只是停留于淺表,繼而影響運拳水準。很多習拳者因為不懂此“竅”,也不實行,練拳的養(yǎng)生之效就打折扣。
二、以意行氣,處理好心意精氣神諸方面關系
心起發(fā)布命令的作用,意起執(zhí)行命令的作用;精通過筋、骨、肉起落實命令的作用,氣起潤化命令并使之達梢節(jié)末端的作用(所謂氣運“四梢”)、神起決策作用,相當于總指揮。這五者不能互相越位。如果意越位代替神,身體必疲憊,練拳缺輕靈輕利。心代替意,拳境不清靜。神應該總是處在安靜中的,但它對整體運拳起著嚴密的監(jiān)測作用,且舉重若輕。當拳勢須要整合協(xié)調、平衡、穩(wěn)定、和諧時,神便漫不經意撥一下,神不費力。具體運作由“意”完成,“意”也并非全意,不過一半意(另一半休閑)而已。意在引氣,通過氣的運行來運手、眼、腿、腰、身。如此的太極運作,分工明確而協(xié)調,心、意、精、氣、神融為一體。
三、以腎引領處理好上中下“六球”關系
問題出在“意為先”與“六球”主輔兩條上。能否做到“意為先”關系到“六球”運作的得與失。而“六球”是分主輔的。腎是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只有把握好腎的主導地位,“六球”就會協(xié)調起來,如忘了或主輔錯位,效果極差。這也是經典拳論中反復強調的腰為第一主宰、丹田為第一賓輔的根本原因。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習者宜反復體味其中玄奧。
結合以上三法,我們能夠有效的預防自己的練習產生弊端,同時它對于糾正練習中的弊端也很有效。只有以正確的方式,結合太極拳的要領,并且科學合理的對自己的太極拳練習加以安排,才能真正的提升我們的太極拳水平,從而達到健身養(yǎng)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