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包含了很多的流派,尤其在當今的社會,因為人們需求的變化以及時代的發(fā)展,太極拳演變出了很多的流派,趙堡太極拳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趙堡太極拳的五種功法的練習方式吧,以便大家更好的結合太極拳進行太極拳的學習。
1.站功
站功能夠鍛煉我們的身法,需要我們能夠保證身體從頭至尾的自然與放松,另外練習時需要身體能夠整體進行配合。同時關于站功的練習場所其實也沒有什么要求,只要安靜平坦就可以了,當然更好的練習環(huán)境是需要有綠化以及新鮮的空氣的地方。
具體做法
虛領頂勁(順直脖頸,脖頸中心有似線穿、百會往上提之感。平常人的脖頸習慣是往前傾,順直的方法是脖頸稍微后靠,下頷稍微內(nèi)收);兩目平視,不可著意外界物像的觀察;微叩齒;舌尖輕上卷舔上牙根,上下嘴唇自然相合;沉肘松膀(沉肘在于自然,只要肘、膀全然放松不著力,就可達到松沉);含胸拔背(胸不挺,兩肩微前收,背呈圓弧狀);微收小腹使尾脊端正;松胯提肛(松而不塌,胯松肛自提);膝微屈松(雙膝受上體壓力務要均衡,不使有酸乏感);兩腳與肩等寬,成不丁不八步形,腳掌心空虛,腳趾踏地,腳前掌、腳后跟要均衡承受身體的壓力;兩手呈掌,十指微張(自然伸展)停放于兩大腿前部稍側部位。如此站好后意微關照丹田,似守非守,不可用意過重,即成氣沉丹田之狀。
站功勢成后,周身關節(jié)松弛,呼吸自然,氣血循環(huán)周流暢通。
站功得法,勢成后有5種感覺
1、 百會穴像嬰兒似的有呼吸跳動感、氣的出入感、回旋感等;
2、 舌下津液不斷涌沁,遇此情況可分若干小口徐徐咽下;
3、 丹田處有微溫和氣動之感覺;
4、 五臟之氣行于兩手指梢;
5、 涌泉穴似有氣在沖動。
除此之外,周身還有許多細微舒愉的其它感覺。否則必是身法和心意沒有達到要求,或是站的時間過短,式成后未達10分鐘以上。
當你的站法能夠符合相應的要求之后,就需要進行心態(tài)與呼吸上的調(diào)整了。一般來說,太極拳的練習中,只需要保持自然的呼吸即可,而在心態(tài)上則需要安寧祥和。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達到強健我們的身體,促進身體狀況改善的效果。
2.坐功
坐椅高低適宜,落坐后大腿與膝大致形成水平狀。坐功身法同樣要端正,上體要求均與站功同。區(qū)別僅在手足姿勢上。兩手掌向下放于兩大腿上,兩手中指尖與兩膝齊,兩膝間距與肩同寬,并與兩腳跟上下垂直,兩腳略呈內(nèi)八字形。
坐功同樣要求心理安靜,呼吸自然,氣沉丹田,周身關節(jié)松弛。坐功在達到上述要求后,過10分鐘,也逐漸會產(chǎn)生站功的感覺。練到高層次,無論站功、坐功,均會使人全身有混圓虛靈、明靜之感。
坐功在養(yǎng)生調(diào)氣上與站功有相同效益,不同點是站功對鍛煉人腿的支撐穩(wěn)衡力有特別作用,而坐功對鍛煉人的尾骨支撐穩(wěn)衡力有特別作用。兩者在拳藝中各有重要功能,可以互相補充,而不能互相代替。
3.臥功
臥功有左側臥和右側臥兩種。食后適宜右側臥。方法為:側臥時枕頭與肩平,右臥屈右肘,手心朝上平放枕上,以頭枕之,耳朵放于食指與拇指間(此法可使耳朵空虛,不受堵塞);或手掌平放太陽穴前,沉肘松膀。左手掌放于左環(huán)跳穴上(臥時大腿向內(nèi)一側的位置)。右腿自然伸直,左腿微屈停于右腿之上,左膝在右膝之上,左腳在右腿之上
如此臥后,心情安靜,呼吸自然,周身關節(jié)松舒,自然氣沉丹田。左臥與右臥姿勢正好相反。如此臥法身心舒適自然,氣血循環(huán)平衡,也易入眠。所謂“曲肱而眠之,樂在其中”,即此也。
凡睡覺若能保持此臥法,則為修功不斷,其功能效益極利于養(yǎng)生。
4.行功
行功指平時走路的身法,重在保持上體端正、虛領頂勁、沉肘松肩、收腹含胸、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心不妄想,氣歸丹田。
行走時以身體帶動兩臂自然擺動,兩腳步伐快慢和跨度適當。如此行走輕靈飄逸,有日行百里不倦之感。行功之法不獨于養(yǎng)生健身有益,拳藝中的步活、身正也賴此基礎鍛煉,所謂“邁步如貓行”即此。沒有長期行功鍛煉和在拳功中的不斷實踐體悟,那就很難達到目的。
5.拳功
拳功其實就是指對于趙堡太極拳的拳架的練習。拳架套路是我們通過太極拳健身養(yǎng)生的基礎,但是練好太極拳的拳架卻是不容易的。對于太極拳的拳架,動作內(nèi)容以及各項要領,都是需要我們一一的進行相關的學習的,不過需要堅持練習才能達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