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以柔為主的拳術(shù),比較的柔性。在做到柔的同時也要注意剛的結(jié)合,所謂剛?cè)嵯酀?,綿里藏針。這句話里面的針的意思就是說的捧勁。如果沒了捧勁,就是空架子了,只能有外形,其它的什么都不是了。
在在太極推手中,對于初學(xué)的人來說,一般以硬比較的常見,所以呢在我們學(xué)習(xí)的時候特別的強調(diào)先以松柔開始。所以說松柔就是要有捧勁的存在,它們是密切相關(guān)的,聯(lián)系的比較緊,如果一旦丟了捧勁,無論外形柔順,還是談不上談不上剛?cè)嵯酀?/p>
太極推手作為一種競技運動,包含著攻和守這兩個技擊方法。“守以自保,攻以勝”,在實戰(zhàn)中,只守不攻難以自保,只攻不守也難于取勝。唯有攻守兼?zhèn)洌接锌藬持苿俚目赡?。捧勁其寓意就在于使外柔?nèi)含堅剛,這樣才有一定的攻守實力。
在太極推手中怎樣運用捧勁:
一、在外形上,要保持程度不同的圓撐。即所謂“捧要撐”。捧要圓撐,兩肘關(guān)節(jié)都呈一定屈度,捧的手臂要捧得圓滿,而不可屈成銳角,就像堅韌的強弓或藤棍那樣柔韌而富有彈性,而不可有純?nèi)釤o剛或純剛乏柔的現(xiàn)象,這樣手臂的抗壓力相對較強。
在練習(xí)推手中,要以腰為中心軸,然后在以捧勁結(jié)合。
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不可只動手不動腰,太極拳家常說“一身備五弓”,這就是把身軀的脊椎和四肢各比做一張弓,而四肢這四張小弓是由軀干大弓把握,由腰軸來加以統(tǒng)馭,這樣既能隨人而動,又能始終保持柔韌如弓的掤勁,就不易被對方的剛勁壓扁,這原理就像建筑物的拱形頂一樣,其抗壓力要比平頂、三角形強多了。
二、在動作上,屈伸、開合都要留有余地。這樣往復(fù)變換就快,有利于做到“動急則急應(yīng),動緩則緩隨”。
這種“曲中求直、直中寓曲”的做法,也符合“陰不離陽、陽不離陰”的哲理。但屈不可絕對地屈死;伸,不可絕對地伸挺。在思想上須留有“隨屈就伸”、“無往不復(fù)”的攻守意識。
三、在勁力上,要練出捧勁就必須去僵化滯,變硬為柔,積柔成剛。這好比把生鐵煉成鋼那樣,有一個鍛煉操作和變化的過程。
只要有了捧勁,在拳勢中就能讓其擁有低限度的剛性了,這種剛性是在防守中所需的。
捧勁中的剛就是柔化與剛化兩者所必備的。若只有捧的外形而沒有捧的剛勁,那就像皮球雖是圓形,但沒有充氣,一壓就扁,所以必須先把氣打足,做到內(nèi)外一致。
四、在用法上,捧勁忌呆滯,又忌遲重;要隨機應(yīng)變,靈活運用。呆滯者,不知敵人之取舍,不知己不知彼。
遲重者,必以力御人。所以使用棒勁必須要黏而非對抗。手向外捧,意欲黏回,但不能使捧手與胸部貼得太近,因化勁全賴轉(zhuǎn)腰,一轉(zhuǎn)腰則把捧勁發(fā)出,所以捧勁得以發(fā)放的關(guān)鍵在腰腿能否敏活相隨。凡對方按來,我不能頂抗也不可癟丟,頂抗易被人引動借力或以大力取勝于你,癟丟易被人壓扁或推倒,所以必須與來勁互呈角度和走弧線(包括轉(zhuǎn)腕旋膀所形成的微小弧線),借以達到順勁相成使對方的力不落到自己身上。比如楊式太極拳的攬雀尾,當(dāng)敵人在對面用左手擊我胸部,我將右足即向右側(cè)分開坐實,遂起左足往前踏出一步,屈膝左實,后腿伸直,遂為左實右虛;同時將左手提起至胸前,手心向內(nèi),肘尖略垂,即以我之腕貼在對方之肘、腕中間,用橫勁向前往上捧去,不可露呆板平直之跡象當(dāng)對方以右手擊我中路,我以右手采接,并以左前臂隨上步之勢黏貼對方胸、肋等部,當(dāng)蓄勢時,先采引對方右手向我身右側(cè),待其抽身時立即借力發(fā)勁,如此方能得機得勢。
在太極推手的運動中,想要擁有好的推手技能,能不能靈活的運用捧勁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