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練習太極拳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的獨特之處,選擇一種正確的練習方法對于初學者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要從練習太極拳的基礎開始著手,這樣才能為接下來的練習提提供幫助。
練習太極拳主要的也是要把基礎中的樁功和腰腿練好,然后才能學習太極推手。
練好太極拳的標準是:頭頂、肩沉、肘墜、腕坐、指展、胸含、腹實、腰松、臀斂、肛提、襠圓、周身之勁,一松到腳。這才算基本達到標準,相反,仰臉、端肩、肘掀、腕軟、五指無形,挺胸、提肚、撅臀、松肛、兩腿過曲,永遠也練不好太極拳,更談不上推手。
練好太極推手首先是要練好樁功;二是手上身上要有反應;三是模要模的準;四要掌握時間和速度;五加上爆發(fā)力。這五條是基本的標準。
練習太極拳還需要很多的標準的,只有符合其中的標準才能較好的完成太極練習。
李亦畬先生在“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說“昔人云,能引進落空,能四兩撥千斤,不能引進落空,不能四兩撥千斤,語甚概括,初學未由領悟,予加數(shù)語以解之,俾有志斯技者,得所從入,庶日旱有功矣。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已知彼,先要舍已從人。欲要舍己從人,先要得機得勢。欲要得機得勢,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無缺陷。欲要周身無缺陷,先要神氣鼓蕩。欲要神氣鼓蕩,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氣收斂入骨。欲要神氣收斂入骨,先要兩股前節(jié)有力。兩肩松開,氣問下沉。勁起腳跟,變換在腿,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主穿在腰,上與兩膊相系,下肢兩腿相隨。勁由內換,收便是合,放即是開,靜則俱靜。靜是合,合中寓開。動則俱動,動是開,開中寓合,解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才能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平日走架,是知自功夫,一動勢,先頭號自己周身合上數(shù)項不合,少有不合,即建改換,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功夫,動靜固是知人,仍是問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打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接定彼勁,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處,便是雙重未化,要與陰陽開合中求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也。”
李亦畬先生這段精彩的論述應該是我們今天每一位太極拳家好者的“座右銘”。要想練好太極拳,練好太極推手就得認真學習,研究,才能四兩撥千斤,不能引進落空,就不能四兩撥千斤。李先師認為,這么說,大概括,實逮的人,不懂,不能領悟,讓有志練好推手,練好太極拳的人 知道從哪里下手,知道在哪里下練習才能得到明顯的進步。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知己是練架子的功夫,知彼是知對手的功夫,要做到知己知彼,首先要會舍己從人,順應宏觀,對手進攻自己,自己別頂,順勢而行,對手要什么,就給他什么,對手要占領你的地方,你要舍得給他,別小氣,順著對方的勁力而化解。欲要舍己從人,自己先要得機得勢,舍己從人不是亂舍,瞎舍,首先自己得機得勢,自己不得機不得勢就不能亂舍,瞎舍。欲要得機得勢,先要周身一家。比如你有一百斤的力量,放到對手身上,就是一百斤,這就是周身之勁統(tǒng)一,不統(tǒng)一自己有一百斤的力量,腿不統(tǒng) 一,拿走三十斤,腰臀不統(tǒng)一,又拿走四十斤,肩、肘、腕不統(tǒng)一,又拿走二十五斤,反映到手上,只有五斤了。這就不是周身一家,是周身分家,勁不好使。周身一家是有一百斤反是反映到手上就是一百斤。要想抬起這支胳膊來,沒有一百斤以上的力量,你就抬不起來。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無缺陷。周身做到一家了,還得做到,周身無缺陷,手上要圓,身上要圓,不可癟“楞”,如果手上、身上不圓就容易讓對手乘虛而入,所以身上要無缺陷。
欲要身上無缺陷,先要神氣鼓蕩。神氣鼓蕩,就是周身圓滿,手上、身上都是圓圓活活。如同打上氣的皮球,找不到球的中心點,欲要神氣鼓蕩,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精神外形式表現(xiàn)在眼上,內在是表現(xiàn)在精氣上、精氣足,神氣,才能提得起,精氣不足萎靡不振,就無精打采 ,精氣足,則神足,神足二目注視對手,神氣集中。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氣收斂入骨,神氣收斂入骨,表現(xiàn)形式是氣貼于背,即北背部要圓,背部不圓,氣不能貼于背,氣不能貼于背,神氣就不能收斂入骨。挺胸、背癟、氣向上行,使神氣做不到收斂入骨,含胸,背圓,氣向下行至丹田,才能神氣收斂入骨。欲要社氣收斂入骨,先要兩股前節(jié)有力,兩肩松開,氣向下沉。兩股前節(jié)有力,股指的是大腿,自胯至膝蓄的部,要有功力,樁功要扎實,兩肩松沉,氣沉丹田。勁起于腳跟,變換在腿,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主要在腰,上與要支胳膊相聯(lián)系,不與兩腿相隨,上下一至,周身成一整體。勁由內換,在外看不出有什么變化,往回一收,這就是合,勁往外發(fā)放就是開。靜則聚靜,一靜周身上下無不靜,靜就是合,但合中含有與開,不是只合不開。動則俱動,一動無不動,動就是開,開中又含與合。解之則旋轉自如,人觸動自己時自己周身如球,腰似車軸,旋轉自如,無滯,周身上下,不同有不得力的地方,做到以上這些條件,才能做到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做不到以上這些條件,就不能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
在平時的練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去體會太極的內涵,結合自身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去解決。
晨練者,另說打兩趟八十八式,就練上十趟、八趟也無所謂,沒覺吃力,不知是腿上,真有功夫還是跟本就在那瞎比劃,只有他自己知道和行家能看出門道。因此說練拳是知己功夫,一動勢,先感覺一下,問問自己這么練合上數(shù)項不合,少有不合,立即改換,什么叫數(shù)項,數(shù)項是說練的拳處處有講究、有說道、有規(guī)矩,比如頭是否頂住,肩是否沉松,肘是否下墜,腕是否坐住,指是否展形,胸是否微含,背是否已圓,腹部是否沖實,臀是否斂住,肛是否提了,襠是否圓了,兩腿是否虛實分清,支撐得當,每個定式動作是否一松到腳,走架練拳時有沒有過硬和過軟的動作等等,都是數(shù)項,這些要求是極嚴的。“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差之毫厘不長勁。如果不合上新數(shù)項,應立即改變或求名師指導。因為要求極嚴,所以練起拳來要慢,自己細細覺察,不可練快。以上是說練拳、走架。打手即推手,散推或太極散打是知人功夫,動靜固是知人,但仍要問問自己,問問自己上下各處是否安排的很合適,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接定彼勁,彼自跌出。對方的手來了,不是把對方的手推工、支開、架開、手上身上均無動作,而是趁勢而入,接定對方的勁,加上自己的樁功和爆發(fā)之力,對方不知所措,必然跌出。(這里指的是內行打外行,高手打低手)。如果自己感覺有不得力處,便是自己虛實來分,雙重來化,所造成的,這要在陰陽開合之中去求,這就是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