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講述了太極拳內(nèi)功和手法的訓練,但僅憑這兩點想學好太極拳還是不夠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太極拳的步法和身法訓練,希望大家能夠借此進一步提高功力,并能熟練掌握這么功夫的練法。
步法和身法在其他武功乃至運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步法和身法的靈活可以增加我們的敏捷性,對實戰(zhàn)中我們的閃避和進攻都有幫助。
1、步法訓練
靈活機動的步法訓練,是研究拳術攻防之道的重要一環(huán)。各門各派拳家對此道歷來都是非常重視的。
實事求是地說,在近代太極拳的傳承中,太極門在技擊實用步法運用上是落后的。有一得就有一失,多年來太極門人在平時練功中,把大量的時間耗在盤架子、推手上。不可否認,在螺旋纏繞、聽化蓄發(fā)諸勁的運用上,太極拳確屬技高一籌。但是在運用下盤步法、腿法功夫上,太極拳從理論到實踐都是蒼白的。
要想在下盤功夫上有所提高,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畢竟這些都是基本功,需要長期的練習和磨合才行。
張?zhí)m普先生(郭夢深、宋真石的弟子,原河北省武協(xié)委員)在上世紀80年代初曾對我說:“太極拳腰勁好,但它的步法不靈活,不適宜散打?qū)崙?zhàn)。”老一輩武術家在研究拳術攻防之道中,從實際出發(fā),博采眾家之長,補己之短,總結了很多簡練實用,適應實戰(zhàn)的步法。我的師父傳給我的各種步法有直行步、三角步、四正步、四隅步、弧形步、七星步、陰陽魚、八卦步、九宮步等等。實踐證明:這些步法的運用,在散打?qū)崙?zhàn)中非常實用。由于篇幅所限,這里我只能重點向朋友們介紹一下“九宮步”的練習方法。
九宮步古稱飛九宮。練習時先按四正四隅并當中一點共九個方位,用竹竿九根,插在這九個方位上,一般采用長于練習者身高的竹竿,竿下捆綁鐵釘,練習時將竿分布九宮,不練時將其集攏收藏。
九宮分布的株行距,初時略寬,一般各為五尺,隨練習熟練后,再逐漸減少,直至僅容身體擰轉穿繞其間而不碰竿為佳。
由此可見,九宮步的運用在太極中非常廣泛,對此我們有必要將其掌握好。
九宮步的穿繞順序,采用傳說中的“太一行九宮之法”。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按此順序即可畫出圖l、圖2那樣一個被后人稱為“戴九履一圖”的平面圖。
在練習九宮步時,習者先站于圖1中“一宮”下面的“▲”標號處,以身體左側對著“一宮”,然后以“一宮”為圓心按照圖1路線向左繞轉(左旋);繞走至身體正對“二宮”時,即循圖1路線向“二宮”穿走,當穿走在身體右側對著“二宮”時,便以“二宮”為圓心按圖1路線向右繞轉(右轉),繼而以穿走和“左旋”、“右轉”交替,循圖1路線穿繞至“九宮”。
然后,再循圖2路線,從“九宮”返回“一宮”。如此周而復始地循環(huán)練習數(shù)遍,于“一宮”下面的“▲”標號處收式。從“一宮”至“九宮”的穿繞稱為順穿,由“九宮”返回“一宮”的穿繞稱為逆穿。
初習九官步時,以八卦穿掌法,或以象形術飛法,形意拳之行步拳穿繞,也可以用矮步竄走結合急進驟退、左閃右躲方法循著“戴九履一圖”的順序穿繞,都可獲得一定鍛煉效果。
九宮步的鍛煉具有很高的技擊價值,練習時,習者可將九個竹竿視為九個敵手,通過在宮中快速穿繞換勢而不觸及竿子,提高閃躲敵手,進退自如的靈活性。
這種鍛煉方法,有助于訓練腳的擺打變轉,提高手眼身法步協(xié)調(diào)配臺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在樹林之間按照左旋右轉的規(guī)則走轉穿行,如果沒有條件,也可以隨便找個地方,心中默想著九宮方位,腳下按幾官方位行走旋繞,同樣可以鍛煉。
當然這樣效果會差一些。九宮步操練法,是先賢心血智慧的結晶,是先人留給我們寶貴的中華武術文化遺產(chǎn)。筆者甚為珍惜,幾十年來勤于修煉,我認為此是研習拳術攻防之道的必學之學。如能長期堅持走轉,并將個人所學揉進其中,久之必能大大提高個人拳術攻防之道的能力。
2、身法訓練
身法功夫在太極散打中尤為重要。身法所得較手法、步法所得相對較難,因為它不像手法、步法、腿法那樣直觀,有章可循,很大程度上,身法所得靠個人悟性之高低。
如果硬要說清楚,在前人的理論中,有如下所述:“至于身法,原無一定,無定有定,在人自用,橫豎顛倒,立坐臥挺,前俯后仰,奇正相生,回旋倚側,攢躍皆中(皆有中氣放收,宰乎其中),千變?nèi)f化,難繪其形。
我個人認為身法之鍛煉與應用離不開與手法和步法的協(xié)調(diào)配合,但運用手法、步法之時,尤以身法為本,前賢說得好,“中氣在身”,“內(nèi)不動外不動”,“腰不動手不發(fā)”,人足之動全在胸腰之運化。
關于具體操練
一是要在前而所講的“九宮步”練習時多注意轉官時左旋右轉的操練。其時要注意用腰身的轉體變化鍛煉自己的身法。
二是在初習散打階段,多跟師父操練,在師父的領手、喂手中注意手、腳、身法的協(xié)調(diào)變化,在師父的引領下,可盡快“涮”出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