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的學習中,推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技法,關于推手的學習,我們需要掌握好相關的原則和方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太極推手學習的原則和要求,希望對大家的學習可以有所幫助,并在實踐中可以得到運用。
學習推手,我們需要分清好形勢的利弊,做到隨曲就伸,舍己從人。
推手有主動與被動之分。主動謂之“問”,被動謂之“答”。彼有所問,我必“聽”而后“答”,主動采取各種方法進攻,背動者亦采取各種方法以系重心,一攻一守、一問一答,時而反守為攻,反答為問。以意探之,以勁問之,矣*其答復,再聽虛實,若問而不答,則可進而擊之,若有所答,則須聽其動靜之緩急及進退之方向,始能辨其虛實。
互作攻守之時,平面進退狀如波浪,有起有伏;立體升降則如螺旋轉動,旋上旋下作彈性伸縮;圓圈方位分橫圈、縱圈與平圈三種,橫圈是上下旋轉,縱圈是前后旋轉,平圈是左右旋轉,再加一種比旋轉,用之于周身,就如一顆九曲球,令對方感到針插不進,水潑不入。
由此可見,太極推手的學習也需要我們掌握好“圓圈”的相關概念。
太極拳講究陰陽,說對待,論動靜。何謂陰陽、對待與動靜?則由推手實踐中體會得來。當雙方對立而未有任何動作是謂靜態(tài),陰陽未分。挨*一方擬有所動而在將展未展之際,謂之動機。
靜態(tài)象征太極,一動則陰陽已分。由無而有,互相對待,一理二氣,四象八卦種種變化隨之而生。動者為陽,靜者為陰;陽主攻,陰主守;陽以進為長,陰以退為消;陽以變?yōu)殚_,陰以化為合。進退伸縮,盼顧旋轉盡在變化之中矣。
太極推手有不動步推手,進退步推手。大履步步法于九宮步步法等多種。不動步推手謂之四正,進退步推手謂之四隅,大履步步法又名八門五步。八門者,四正方四斜方,五步者,上三步退兩步。九宮步步法所走方位與兒童學習書法之九宮格同,甲乙雙方各進退四步,二人互踏中央戊己土。太極拳步法均按五行、八卦、九宮步法變化,其它如川字步、丁字步、八字步、弓腿、坐腿、騎馬勢全在其中。
關于以上太極推手的分類,大家都需要好好掌握。
應用四則
太極拳應用方法有四︰發(fā)、拿、打、化。用之于周身,無處不可發(fā),無處不可拿,無處不可打,亦無處不可化也。
1、發(fā)勁
發(fā)即是發(fā)出之謂,或使其跌仆以制止對方進攻,無論主動被動,均可以勁發(fā)之。
發(fā)勁之應用猶如打彈子,持桿者要計算臺球之位置和角度,而后決定用高桿或低桿或平桿,或左或右以及用力之大小,既不能快亦不能慢,要恰到好處時發(fā)之。
2、 拿勁
拿即截止對方進攻,拿住對方手臂,避開對方之重點,或拿住對方關節(jié),以牽制對方活動,或拿對方重心,使其失中。然此法并非用力抓拿,而是用粘與黏拿之。 太極拳拿法與外家擒拿手法不同。擒拿手法系抓關節(jié),拿經絡,制穴道,使對方不堪痛楚而就范。太極拳則以勁拿勁,拿對方關節(jié),使其屈伸不得自由;拿對方腰胯,使其進退失據(jù);拿對方重心,使其失中而全身無法控制。
3、打勁
打即是打擊對方,或打出,或打倒,目的在于制敵致勝,使其無反擊能力。 打勁有打勢與打意之分。打勢是打對方攻勢,一拳一掌可以打人,肩、肘、胯、膝也可以打人。打意是刺激對方精神,或指上打下,使對方感覺本在上部而勁已打到下部,或先重而后輕,或先輕而后重,或聲東而擊西,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使對方難以捉摸。
4、 化勁
化即是化解對方進攻。以柔化之為主。所謂以柔克剛,有若無、實若虛,因其所適,順而成之謂之化。并非不抵抗,而是大化小,小化無之意,以期制止對方賡續(xù)前進,此即實則泄之,虛則補之,迎而奪之,承變而擊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