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內勁與太極推手、技擊有很大的關系,想要提高太極境界,內勁很關鍵。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常練太極拳能延年益壽。學習太極拳教學能提高你的技擊技術。
對太極拳內勁的初步認識
太極拳內勁的形成是通過初級階段的放松等手段,結合意念、內氣等因素綜合磨練而成的技術,內勁的形成是由人體的筋骨、肌肉等構成。
這種微小的變化不易被察覺所以許多人就誤以為內勁僅僅是一種用力的感覺,而忽略了內勁的產生是人體結構微觀上發(fā)生變化的結果。
讓我們來了解下人體結構在內勁形成過程中是如何發(fā)生變化的。
有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什么是太極拳的內勁呢?在此可以肯定的說,內勁是一種肌肉力,唯獨太極拳能夠修煉而成的。
任人體的勁力是離不開肌肉力而無故產生出來的,不管你有多少內氣,或用了多少意念,只要你移動身體,就必須用肌肉力。
那么為什么自古以來太極拳的先輩們就直教導我們要練氣,要用意不用力呢?其實這是練功的過程,練氣或練意,都是為了更好地用力,更好地利用人體的肌肉力。
這就是太極拳創(chuàng)造出來的奧秘,練太極拳就是要從練氣、練意開始。很顯然,內勁一定是肌肉力在“氣”和“意”的配合下,所形成的一種新的肌肉用力的配合方式,民間常把這種力叫作“丹田力”。
陳式太極拳中的丹田內氣就是由太極拳的內勁形成的,但是其有獨特的訓練方式,比如楊式太極拳就是利用意念形成的內勁。
為什么這樣就可以練出內勁,就可以形成肌肉新的用力配臺方式呢?原來,意識通過人的神經和內氣,可達到調整磯肉的目的,肌肉的不同協調變化,就產生了各種的勤力。在這里,重要的就是意識或意念,通過特定的意識,可以使肌肉產生某種變化。
然而單單認識到這點是很不夠的,因為人們會產生一種假象,以為在太極拳運動的過程中,只有意識的參與,才能有內勁的產生,圓此練拳.用拳都不能離開意念,沒有意念就沒有內勁。
而真實的情況是,內勁一旦形成,已經隨時可以出現,就說明肌肉已經發(fā)生了某種變化,這時就再無需什么意念和所謂的導引內氣來生成內勁了。
太極拳內勁的特性
一、流動性
當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的叫候,內功由“量”的積累達到了“質”的突破,實現了太極拳功夫修煉的第次飛躍,在某一天的某一時間太極內勁豁然貫通。
內勁貫通后的第感覺是身體內部出現股新的力量,這股新的力量隨著意念和動作在體內不停地涌動、流行,流到哪里哪呈都很舒暢,此時練功者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追求的內勁出現了。
所以說內勁的形成,需要配合好我們的意念還有肢體的一些基本動作。
此時練功者心情豁然開朗,有一種撥云見目的感覺。從內勁貫通后的體驗看,流動性是它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前人把內勁的這個特點描述為“渾灝流行”。
二、完整性
內勁初步貫通后,再繼續(xù)努力修煉段時日后,就會感覺到內勁在不斷增加、質量在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中間以丹田為核心、上至雙管雙手、下至兩腿兩足的一股整勁,一動俱動,一靜俱靜,節(jié)節(jié)貫穿。
發(fā)勁時,練功者能清楚地感覺到內勁“起于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完整勁路,正如經典拳論所講“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氣,向前退后,乃能得機得勢”。由此可見,完整性是太極內勁的重要特點。
三、輕沉兼?zhèn)?/strong>
輕與沉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太極拳學習的重點,在內勁的學習當中也是一樣,我們要弄清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
內勁貫通后,練拳時能清晰地感覺到內勁以丹田為核心在全身的四肢百骸開合聚散,時輕時重,輕沉兼?zhèn)?。肢體時而如充滿氨氣的氣球飄然欲起,時而又如灌滿水銀的袋子分量極沉,真是“輕靈沉重兼而有之”。
太極拳界的前輩曾將內勁的這個特點描述為“輕如楊花,堅如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