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拆手
練拳的每一個姿勢都要靠手指明方向,因此,要練出知己知彼之功就得“拆手”。內氣是否舒暢、得意,和身形、手勢密切相關。
身形和手勢都不是固定的.而要變換靈活,正所謂“手無定向,身無形”。但是,動作要符合太極拳養(yǎng)生和技擊的原則、要求,不能妄動或亂。
例如在揉手時,與對方一接觸,便要通過“聽”、 “問”、“拿”、“化”、“放”等功夫,隨機應變地控制對方。
為了清楚地瞭解對方“勁”的變化情況,佔據(jù)主動地位,身形、手勢都要變化靈活,在無形中給自己的內氣找到出路,使對方處于被動狀態(tài)。身形是手勢的后援,身形與手勢在知己知彼之功中起著關鍵作用。
第六、分勁
當練功時能將神、意、氣集中于一點,并體現(xiàn)在每一個姿勢上時,就會做到“分勁”。
太極拳區(qū)別于一般長拳的根本點在于發(fā)揮內勁的威力,克服后天形成的拙力。運用輕靈多變的手法乘人之勢、借人之力,克敵制勝,以達到“妙處全憑能借力,得來全不費功夫”和“四兩撥千斤”的妙用。
第七、人化境
練習太極拳的高境界就是進人化境,即經過長期的訓練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功夫到此方能真正體驗到太極拳的奧妙。
在養(yǎng)生方面,做到了心性純靜,便可以強身治病,延年益壽。在技擊方面,做到了“一接即通”,便可以隨機應變,無往而不勝。
練習內功的關鍵在于神、意、氣的運用自如。老拳譜上講的“無形無像,全體透空”指的就是功夫高超者在推手勝人時外形看不出多大動作,招勢越化越小乃至給人以外形動作消失之感,而其自身則感到輕靈通暢。
功夫達如此境界,會體驗到一種飛躍。這看來是異乎尋常的變化,實際上是正確苦練的碩果。
老六路的具體要求
第一,身形要自然調直,不偏不倚
老拳譜所講的”中正安舒”、“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都是說明這一要求。前面講過的開胸張肘是練養(yǎng)生架子的必爹條件,如果胸不開、肘不張、頭頸不調直,意就不能舒巍,氣就不能松;通,精神就提不起來。但開胸不是挺胸,張肘不是撐肘,立頭頂不是挺脖頸。習練者必須特別注意。調直身形一定要自然,使頭、頸、胸、背、肩、肘都感到舒適放松。
第二,全身放松
各個關節(jié)、每塊肌肉都要放松,使全身無絲毫僵硬之感。全身放松時,下腹部(丹田)要始終松弛微鼓,絕對不能緊張用力。“氣沉丹田”不是“氣壓丹田”,須用意使之自然放松。全身重量不要壓在膝蓋、小腿和足腕,要全部松到腳底。
第三,內外相合
拳架運動中,內氣和外形必須協(xié)調配合。要“以意導氣,以氣運身”。習練時應注意順乎自然,務必使全身始終感到舒服、暢通、得意。不可外部動作先行,強制內氣供應,使用拙力必然全身緊張,于養(yǎng)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