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太極拳流派之一,作為太極拳的愛好者,我們需要對楊式太極拳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談談楊式太極拳的一些知識,希望對大家的學習可以有所幫助。
楊式太極拳重視基本功的練習,所以在學習之前我們需要加強自身的基本功練習。
一、基本功
1、學規(guī)矩,定架子
太極拳在武術門派中,是極為嚴格規(guī)范的拳種,學練傳統(tǒng)太極拳一定要守規(guī)矩行拳。初學者開始習練太極拳時,身、眼、步、手和方向角度必須按照拳法拳理要求,循規(guī)蹈矩而不得有隨意性。要按明師的口傳心授,規(guī)矩練拳、用心體悟。
至于楊式太極拳架的規(guī)矩,對于初學者,首先是楊公澄甫《太極拳術十要》,其次是明白十三勢,再有就是32目。至于具體的身法、步法、手法等只要跟隨傳統(tǒng)太極拳老師學習,都會在教拳過程中耐心細致不厭其煩的反復強調行拳的規(guī)矩。
可見,前輩們的學習也是重視量的積累的,都需要著手于身法、步法、樁法和架子的基本功練習。
結合自己學練和輔導學員,在初學楊式太極拳過程中容易出的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思想意識、關節(jié)肌肉一定要放松
初學者容易出的問題就是僵緊,結果是越打越累,不僅達不到健身鍛煉的目的,反而容易傷身。所以學習拳架的同時也是去僵緊求松柔的初步過程。
二是沉肩墜肘,松腰開胯
剛練拳架常出現(xiàn)的通病就是聳肩翻肘,這樣身體自然會緊,所以要在行拳過程中時時反醒,檢視肩肘是否松沉。而松開腰胯是太極拳中難解決也是根本的核心之一。腰胯是身體的主宰,只有腰胯松了,才能做到全身的松柔。
三是自然檔距
這是楊式太極拳獨特的地方,無論是弓步、橫步,進步、退步,兩腳橫向都要求有大約等肩寬的距離。這樣才能正肩正跨,才能中正松沉。
所以說,學習楊式太極拳,我們需要注意控制好步與步之間的間距。
四是方向要踏正
太極拳有所謂四正、四隅。在拳架行進過程中上步、退步,腳尖一定要踏正方向。另外重點注意的是,胸線也要與腳尖在同一方向(除個別動作是雙向發(fā)力胸線兩向兼顧外)。因為只有胸線與腳尖在同一方向才能使自己得機得勢,進退自如。
五是分清虛實
楊公澄甫說:“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體重移于左者,則左實,而右腳謂之虛;移于右者,則右實,而左腳謂之虛。” 所以初學者一定要分清虛實,要單重不要雙重。
剛學拳架時只要時時注意上述五個問題,再按照輔導老師的要求和示范拳架,把套路學完,從起式到收式能不間斷地連續(xù)練下來,知道放松安舒,基本不緊不僵,基本知道前后、左右、虛實就算過關。
2、循理法,融架子
太極拳作為內家拳術的代表,其核心特點之一是“用意不用力”。那么意從何來,不是憑空的胡思亂想,對于初學者,已有前輩現(xiàn)成的拳理拳法。第二階段就是在第一階段按規(guī)守矩能夠基本流暢把拳架打下來的基礎上,把拳理拳法融進你的拳架里。
總之這個階段行拳架不能再象第一階段那樣如木偶般呆板,跟行尸走肉般僵直,更不能全身如一盤散沙,局部妄動。而應該是以意領形,意靈形松,內靜外柔,周身鼓蕩,一勁貫通。既要有圓活輕靈的松柔勁,又要有上下一體,內外相合的整勁。同時一定要結合推手的檢驗,把推手中的東西在拳架中練習定型。
二、如何看待快慢
世界上運動項目大都是中速度或快速度,很少有以慢速度方法來訓練搏擊術的,只有中國的太極拳和上世紀20年代中期創(chuàng)拳的意拳(大成拳),以其獨特的訓練方式“慢”,來作為主要訓練方法方法,用慢速訓練出極強的技擊效果。
但是否說楊式太極拳就只能慢練呢。不是這樣的。楊公澄甫高足之一董英杰老師在《太極拳釋義》一書中指出:“練熟之后,由熟而化,或高或低,或快或慢,隨心所欲。”其實慢練只是練習過程中的一種方法,不是目的。
太極拳應該是能快、能慢。慢練是為了練習肢體運動時的佳配合比,是為了將來更快速的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