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智力是不同的,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智力一般。聰明的人可以創(chuàng)造,智力一般的可以學習。
在太極拳的創(chuàng)造與學習上,也是如此。
第一等聰明之人
能舉一反三。毫無疑問,王宗岳可以算一個,他的《太極拳論》堪稱太極拳界質(zhì)樸深刻簡單直白的理論表述,兩、三百年過后,盡管太極拳界出了許多名人大師,沒有人對太極拳的闡述超得過他。
其次是武禹襄和李亦畬,他們創(chuàng)立了武式太極拳,而且他們對太極拳的理論總結現(xiàn)在為各家太極拳名家所承認,他們關于整勁的理論,至今無從能夠超越。
他們關于推手的敷蓋對吞和擎引松放的描述,至今沒有人能夠達到如此簡練、如此精細地境界。
孫祿堂也可以算一個,他本是形意和八卦掌名家,和郝為真交手失手后方知太極拳之厲害,所以侍奉老師如父母。
老師傳給他太極拳的真經(jīng),他只用極短的時間就掌握了,并且還自己創(chuàng)了獨具特色的孫式太極拳。
第二等聰明的人
太極拳各門派中的一些大師們。他們武功好,一年半載見功夫;理論研究深刻,能夠有所創(chuàng)新,或者對前人的理論有較準確的闡釋,他們對于發(fā)揮光大太極拳這一國粹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第三等聰明的人
入門之后,在師父的指引下,也許三、五年,也許再長一點或短一點的時間,能夠比較準確全面地掌握這門技藝,并有相當水平的武功。
這類人可以稱為通人志士,可以學會太極拳的。根據(jù)衛(wèi)夫人的書法理論,寫字須以全身的力,可見太極拳和書法的理論基礎是十分相似的。
她的學生王羲之在《書論》中指出,書法是玄妙之技,若不是聰明的人,學不到它的精髓[1]。我們也可以引申一下,太極拳是聰明人的技術,不夠聰明,不動腦筋的人是學不會的。
第四等聰明的人
十年不出門之人。“十年不出門”是人盡皆知的一句話,形容太極拳之難練,許多人十年都沒練成。
也許這部分為練拳時自己主動的意識不太強,總是師云亦云,或者書云亦云,又不求甚解,對太極拳的真諦總是囫圇吞棗。
也許他們用三年學站樁,三年學拳架,三年學推手。期間也許是練完腰后練胯,之后練腳,再練腿,再練手,再練氣。
總之身體的各個部分逐個練個遍,但何時從總體上把握還是個未知數(shù),每天講松軟一推手遇到真人對抗就變成了僵勁,有的人甚至學了十多年后仍是沒有什么實戰(zhàn)能力。
特等聰明之人
有一種人,學了太極拳,也許他們真懂了太極拳,也許他們并不懂,但他們成為教授太極拳的老師。
有的人是由于不懂而教授別人假的東西,作為生存之道。有的人出于保守總是讓學生在太極拳的周圍打轉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這類人大量地辦班,大量地收學生,收徒弟,把過去秘之又秘的太極拳變成了一門顯學,一個贏利的產(chǎn)業(yè),也有的人由此成了千萬富翁,極個別的人還可能擁有了上億的身家。
然真正從他那里出徒的極少,有人估計過不足1%。在現(xiàn)在太極拳內(nèi)勁已經(jīng)揭密的情況下,學會太極拳內(nèi)勁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可見90%還要多的人是被人忽悠了。
無論是教拳的,還是學拳的,總可以在以上幾種類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太極拳推手的技巧
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瑰寶,究其原因技擊才是其長盛不衰的法寶,那么你知道太極拳的技巧的嗎?
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太極拳各種勁共同強調(diào)的是掤勁。在交手的時候,太極拳不主張硬沖、硬拼、硬抗、硬頂,但是也不許丟,不許逃跑,而是先用一種彈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韌性的、螺旋式的外撐勁,也就是掤勁,來接應對方的來力。
這種掤勁,不只是表現(xiàn)在手上,周身處處都有這種掤勁。掤勁的延伸一共有多種勁,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所以說掤勁是太極勁的基本特征。
彼此接觸點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然是根據(jù)敵人的變化而變化,那么首先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敵人的意圖,也就是敵情,正所謂一知已知彼,百戰(zhàn)不殆。太極拳特別強調(diào)的是"知彼",只要和對方有所接觸,就要找出對方的特點。
所以學習太極拳推手,首要任務是練習"聽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