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舍己從人的問題,關于接勁和借勁的問題,關于蓄勁和發(fā)勁的問題,以及關于如何解決“雙重”的問題,都是太極拳推手訓練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也是必須正確對待和認真解決的關鍵問題。
現(xiàn)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怎樣進一步理解和實踐。
關于舍己從人
由舍己從人到知己知彼,由知己知彼到引進落空、借力打人,是太級拳區(qū)別于其它拳術的主要特點之一。
前輩太極拳家反復強調(diào),要以心使身,從人不要由己。從人則活,由己則滯。這既是經(jīng)驗之談,又是入門之經(jīng)。
1、舍己從人,首先在意,其次在身
在意,則是把自己主觀主義的思想成份舍去,使之符合客觀實際。在身,則是以具體的用意為支配,使自身的動勢與彼之心意、彼之來勢來力相順相應。
彼之來勢多種多樣,變化萬千,來力也大小不等,長短不一,總要能順能應方為合度。不能,則說明方法不對或功夫不到。
打手時,我意須在人先。無論彼勁如何變化,我意只讓其挨我之皮毛,不讓彼力貫穿到我勁之根。其方法,就是順隨。是周身內(nèi)外的順隨,而不只是局部的順隨。
能順隨,才能借力。能借力,才能斷彼之根、引進落空。反復揣摩,認真實踐,經(jīng)驗才能愈積愈多,周身才能愈來愈聽話,漸至得心應手。身能從心后,由己仍是從人。
2、得機得勢是舍己從人的前提
欲要得機得勢,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無有缺陷。其實現(xiàn)的途徑,就是將太極拳的各項身法要領都做正確。
如含胸、拔背、裹襠、護肫、提頂、吊襠、松肩、沉肘、騰挪、閃戰(zhàn)、尾閭正中,氣沉丹田,腰脊斂氣、虛實分清等法則,都必須在長期的行工實踐中求得準確、自然而有機配合。
初學者好有明白老師具體指導,以求少走彎路。
因為,太極拳的身法術語,與醫(yī)學解剖學的術語,在內(nèi)涵和外延上都是不同的,而且因流派不同,要求也不盡相同。
有些身法術語,只要求有其意有其勢,細微之處在外形上表現(xiàn)并不明顯。實踐中,每一動勢,先問一問自己上下內(nèi)外合不合身法規(guī)矩。不合,就會氣勢散亂,就會有不能從人之時之處。
因此,必須先將自己安排好,步動而身法不亂,手動而氣勢不散,這樣才能對彼勁隨轉隨接。
3、揣摩舍己從人之術,須悟陰陽相濟之義
王宗岳拳論指出:“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又說:“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粘”是我順人背,“走”也要求我順人背。其實質(zhì)是講,舍己從人即是走又是粘。舍己的過程,可以是借力的過程,蓄勁的過程,引進落空的過程,也可以是發(fā)勁放人的過程。
實踐中,須細心體認,彼之力從何處來,便以從何處借。久之則能借得徹底,蓄得充足,發(fā)得干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