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練習太極拳有健身養(yǎng)生的功效,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去學習太極拳,這與它自身的特點是分不開的。早晨或者是傍晚,在公園里到處可以看到練習太極拳的身影,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在練。
太極拳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時尚,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融入了太極拳。
鍛煉太極拳可以預防及治療人體多種疾病.而達到健身之效益,已是眾所皆知且無可否認的事實;但殊不知太極拳除了能夠健身之外,尚有防身、修心、養(yǎng)性、改變氣質(zhì)、益智慧之大功效。綜觀各地傳授的功架包含古今各門各派之創(chuàng)作;諸如楊氏、陳氏、郝氏、孫氏、熊氏、鄭氏….;或分十三式、二十四式、三十七式、四十二式、五十六式、六十四式、一0八式、一一一式、一三二式….等等不勝枚舉。雖然殊途同歸,但相信其追求之效益及目的是一致的;然而,學者在修習之過程中,往往只注重一部份之要領,而忽略了其它要領,致使修習過程中仍有缺失,無法達到周延圓滿之要求。茲將個人練習太極拳近半世紀之心得;除了含胸拔背、虛領頂頸、沉肩墜肘、舌抵上顎、尾閭收住、保持中定之基本要求外;今特依功架、呼吸、意念等三方面,簡扼分述其要領及準則如下,提供初學者參考,并共饗同好。
在功架上之要求:(松、慢、穩(wěn)、順、圓)
松:放松大腦(中樞)驅(qū)使軀體、四肢、心意放松;使中樞神經(jīng)不緊張,心平氣和,摒除雜念;帶動周身松弛愉快,由靜中生動,至能夠發(fā)揮心到意到,意到氣到;氣到,腰、腿、身、眼、手、法、步均到之內(nèi)強境界。
慢:太極拳要求我們要慢,意思就是說無論是身體還是心中都不能急躁講究的是心靜。
亦即在運動中似動而非急動,蓄勁似發(fā)而未發(fā),亦能全發(fā)亦能速退,使周身關節(jié)、筋骨、肌肉得到超然之運動,感受不到激烈之壓迫,因之,外形雖動但不傷于內(nèi)腑之氣;達到養(yǎng)氣之目的。
穩(wěn):姿勢方面要沉穩(wěn),功架要中要正,避免偏重,周身力道均衡舒展,做到「尾閭中正神貫頂」之要求,也就是要求以意與神收斂中樞神經(jīng)的分散力,集中于中定的要求;動作方面要開展與緊湊并重,不可單有團聚或氣滯之現(xiàn)象,要求呼吸與姿勢、動作均應均勻平和,而相互對應而配合。
順:不但整趟功架要如行云流水般的順暢,每招每式開展緊湊間亦要求順暢自如而不憋扭;內(nèi)部呼吸行氣亦隨之自然通暢,而貫串全身,使全身筋骨皮肉舒展順應;腰、腿、身、眼、手、法、步達到自然發(fā)揮之高境界;外觀其功架自然美觀而合乎藝術價值,不但使自己神游其中,更讓旁觀者亦能同起共鳴之勢。
圓: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就是圓的運動,不斷的在進行著運動。跟我們身體的動作有一樣的道理,動作就是圓。
動作處處走圓,即合乎順化運轉(zhuǎn)原理,能順化才能 四兩 破千斤,能 四兩 破千斤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反之,動作不走圓,死角或角度經(jīng)常出現(xiàn),功架上容易現(xiàn)出讓門,給自己制造危機,出手或回手亦隨之遲鈍;呼吸行氣因之中斷,無法順暢而滯怠;既不能達到綿綿不斷之要求,對于內(nèi)煉及外修均大受影響。
在呼吸行氣上之要求:(深、長、勻、密)
深:剛開始之初學者或許無法一下子將呼吸深入丹田,但應秉持著由自然呼吸而漸漸以意行氣帶入丹田;可先行二重(層)氣呼吸法,進階龜鶴呼吸法(即胎息法),然到此時不管行任何形式之呼吸法,諸如:平吸平呼、長吸短呼、多吸少呼、鼻吸鼻呼、鼻吸口呼(不鼓勵)….等等呼吸法,均應要求息息深入丹田,達到「養(yǎng)氣」之目的。
長:一開始呼吸無法拉長,甚至急促,往往須用數(shù)個呼吸配合才能練完一個動作,但心情靜下來即可慢慢達到一動作一呼吸之要求;再由一動作配合一呼吸,進而要求呼吸拉長,呼吸拉長動作就越來越慢,越來越慢功力無形中自然精進,而達到「養(yǎng)功」之目的。
勻:不管行任何狀況之呼吸,如:慢吸慢呼、急吸急呼或平吸平呼、長吸短呼、多吸少呼、鼻吸鼻呼、鼻吸口呼(不鼓勵)….等等,均應要求息息均勻;呼吸均衡,可使配合的外形功架平穩(wěn)舒展,不急不燥,快而不亂、慢而不斷,招招分明,外架順暢而美觀,內(nèi)修而不傷經(jīng)絡、內(nèi)腑。
密:身體機能不佳者,呼吸聲音必然不順暢,因而會發(fā)出雜音或冗音,身邊的人自然會在有形無形中聽到對方呼吸聲音;這也表示呼吸時用力過猛或過于著相所致,因之,要求呼吸應采取細密舒松之原則,由自然到細密,由細密到舒松,由舒松到游絲,由游絲到無息之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