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推手的練習是比較常見的練習方式,在太極拳的實戰(zhàn)技擊中推手是必須要用到的技能之一,在太極拳的推手中是一種太極功力的一種體現(xiàn)方式,我們很多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道推手的重要性。
練得太極拳的推手,可以在實戰(zhàn)中掌握住先機,達到制敵的效果。
學習太極拳推手首先應當戒除求勝怕輸?shù)倪@一心理障礙,否則將是南轅北轍,枉費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純功??朔@一心理障礙后,在明師指點下,循序漸進.刻苦練功,虛心求教方能穩(wěn)步取得可喜的進步和成效。
一般初學太極推手的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希望自己能遇到高師,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花少的苦功,以高的效率求得那令人欽羨不已的太極神功。
相信只要是對太極拳了解的人都知道,太極拳高手之所以達到陰陽相濟的境界,是需要長時間的。
都知道太極耄耋御眾,快何能為的妙處。因此都日思夜想地做著一個共同的夢:希望一年、兩年、三年、四年,甚至五年后,而成為一個神閑氣靜、瀟灑自如、常常立于不敗之地的太極高手。
生活中有許多練太極拳的人花費了20多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依然未能跳出“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的誤區(qū)。為什么?因為有許多拳齡、推齡(即推手之年限)很長很長的前輩,在年輕力壯者的進攻下,開始時仍能從容走化,以太極之理應之,但一遇頗具威脅之手法,此時用其所掌握的太極功夫已無可解脫,則往往會本能地發(fā)生頂撞,產(chǎn)生一種潛意識:“我就不能輸給你,看你如何?”于是,就背離了太極不丟不頂?shù)脑瓌t。
那么,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何在呢?我認為主要的就是虛榮的求勝心理所致。我們學習推手時,常常把勝負看得太重,認為一旦被對方問動了,推起來了,就是輸了手,丟了面子,而不去客觀分析其中的具體情況和原因。尤其是有名望的太極高手若輸給了沒練過太極的大漢,年長的若輸給了年輕的,力氣大的若輸給了力氣小的,拳齡長的、推齡長的若輸給拳齡短、推齡短的,人們就覺得丟了好大的面子,懊惱不已。其他更嚴重關乎面子的還有輩分問題,若師叔、師伯輸給師侄或輩分更晚的同門,或名師之徒輸給了普通習太極者,那面子似乎丟得更大,仿佛無地自容了。
練習太極拳的推手不僅需要自身的學習還需要老師的指點。
對待其他場面的推手抱有認輸,虛懷若谷,互相認真切磋、研討,共至不恥下問的實在并不多見。
正因為有這一層求勝負、爭臉面的心理障礙,才會形成“多見數(shù)年(共至數(shù)十年)純功不能運化”的后果。于是在此情況下,無論如何也不能輸手,即使拙力、笨力也要用。只要能保住面子,不在眾人面前栽跟頭,幾乎什么手法、手段都想拿出來,殊不知這已經(jīng)離太極之理甚遠矣。
我國武術家、太極大師王培生先生多年來在講授太極推手時一再強調(diào):“要任人蹂躪,要逆來順受,要舍己從人……”而且根據(jù)自己年輕時在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協(xié)助老師楊禹廷先生教拳的經(jīng)歷,來佐證這一看似平淡無奇,其實卻是至理名言的道理。
王老師說.當年的北平盛行太極拳熱。每天到太廟你們楊師爺主持的太極拳研究會學拳的會員就有300多人,其中有各階層的人士,有“商界、政界、學究,兩廣總督,李幼蘭、萬福林、吳佩孚……各大商號的經(jīng)理,前門、東單、西單、北新橋附近的都有。”
王老師每天天不亮就步行到中華門附近(在今天的歷史博物館附近)的樹林里練功,然后等到太廟6點鐘開門,第一個進去,幫助老師收拾好館社。300多位學員也分批分撥來到。各銀行的經(jīng)理、職員們來得早,練完拳好去上班;中間來的是各商號的掌柜,老板.因為他們起來后將各自的商號安頓好了,踏踏實實來練拳推手;這撥走了后,就是達官貴人和遺老遺少,他們有空閑時間,又不肯起早吃苦。這些人當中有的是國會議員,有的是政府官員,有的已經(jīng)是七八十歲的高齡。他們都知道王老師的推手功夫十分出色,因此都要由王老師親自喂手,與他們一個一個推。
王老師說,和這些人推手只能“舍己從人”,“順著他們的勁走,一點都不能頂,更不能用大力,否則他們受不了,而且萬一碰著了也是麻煩。”這樣既不能爭輸贏,求勝負,又不能怕吃苦,怕受累,只能甘當陪練教練。從6點多鐘一直到中午12點,一個接一個,簡直成了他們的拳架子了。“馱著他們,就和著他們,每天都是汗流浹背。因此當時的飯量大得驚人。”那時燈市口附近有個那家花園,花園的總管那桐也來練拳,他為王老師在東來順包了飯,那里的涮羊肉就是王老師的工作午餐。王老師每天一頓午餐都能吃12盤涮羊肉,可見下工夫之深。
這樣數(shù)年下來,又在王老師的師爺王公茂齋師太的親自指點下,王老師遂練成了一身出神入化的太極神功。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王老師精研太極推手功夫時,真正遵守了“任人蹂躪,逆來順受,舍己從人”的原則,克服了爭勝負的心理障礙。
當然,王老師也講到太極推手并不是一味忍讓,一味遷就對方,而是在順從的同時加入適當?shù)幕?,讓對方的來力在方向、大小和作用點上發(fā)生微妙的變化,從而爭取自己的主動,達到我順人背的目的。
但是,從這里可以看出,打破求勝負、保面子的心理障礙在太極推手的學習中是多么重要。而且在也符合唯物辯證法的原理,要保全面子就要先學會丟掉面子,要求勝負就要先具備一顆平常心,克服自身的缺點,在多種外力的逼迫下力求保持自身平衡,然后才能考慮去破壞對方的平衡。在生活中,也是如此,“要做先生”先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要取得勝利先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
上面談到當年北平盛行太極熱,其中還有這么一段小插曲。當時的北平市市長是從上海調(diào)任的袁良。袁良當時正值壯年,又習武多年,到北平后就委托北平國術館館長許禹生(許龍厚)尋訪武林高手。許先后找了六七個武術家,由于他們有各種顧慮和其他原因都被袁良市長打敗了。市長發(fā)怒了,“北平是藏龍臥虎之地,找個武林高手都沒有?我還怎么學功夫?”許先生說:“有一位高手,吳式太極拳功夫已是爐火純青。他是山東掖縣人,秉性剛直,脾氣倔強。他就是同盛福麻刀鋪掌柜的,不是專門教拳的。我怕得罪市長,不敢介紹……”市長說:“我要學的是功夫,不是找好脾氣的。”于是連忙派汽車把王公茂齋從辛寺胡同接到東城交道口西花廳。
王茂齋是近代太極宗師,吳式太極拳始祖全佑公的高足。袁市長與王公見面后,略為寒暄,即提出試手過招。王公考慮到市長大人的地位,自然是小心謙讓,但市長大人非要見識北平武林真功夫,結果后只好將其咄咄逼人的拳腳化開,略施一招白鶴亮翅,就將市長大人拋到大沙發(fā)上。
王公果然是秉性耿直,此時就說:“市長,聽說你的功夫不錯,你就把那些絕招都拿出來吧。”結果王公一個“去吧”就又把市長大人扔出去三四丈。這樣一連氣摔了六七下。王公本以為這下會惹出什么麻煩,誰想市長大人不但不惱,反而喜上眉梢,心服口服。當下就表示要拜師。于是擇了吉日良辰正式遞帖拜王公為師。這也是北京太極拳史上的一段佳話。
因為有市長大人拜了王公為師,楊師爺又是王公的得意弟子,于是楊師爺?shù)奶珮O拳研究會也就門庭若市了。后來袁市長因為惹怒了北平廣大的糞業(yè)工人,激起罷工風潮被趕下臺,那是后話。
這是王老師當年講述的一段太極拳史話,王老師向來記憶清晰,此事應當是確實的。
本文作者是中國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北京吳式太極拳協(xié)會會員。武術家王培生先生入室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