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小編已經(jīng)為大家介紹了太極拳中腳的作用,但是還不夠全面,須知腳的作用是非常多的。下面小編再為大家做相關(guān)深入的補充,借此來進一步提高大家對太極拳腳的作用的認識,并在日后的實踐中得到運用和提高。
陰陽虛實 腳下變化
虛實變化,要求我們注意腳下的步法變化及穩(wěn)定,協(xié)調(diào)好自身的平衡。
拳論要求練家要注意陰陽變化,拳論云:“變轉(zhuǎn)虛實須留意。”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說到底練拳、技擊中的陰陽變化在腳下。
也許有人質(zhì)疑,練拳時腳下來得及進行陰陽變化,技擊中雙方變化多端恐沒有時間注意腳下變化。這種疑問可以理解,但敬請放心,在任何千變?nèi)f化之中,周身總體陰陽變化仍然在腳下,不可能在任何別的部位。
所以,要多進行腳下的訓(xùn)練,才能保證我們的步法穩(wěn)定。
因為你每天練拳早已習慣腳下陰陽變化,習慣成為自然,無須再去想用腳去變化陰陽。每天練太極拳在動靜、開合、虛實、陰陽中訓(xùn)練自己的感覺,日久達到在任何非常狀態(tài)下,腳的陰陽變化運用自如。
拳論開宗明義:“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動靜之機也。”太極拳講究陰陽,沒有陰陽就不是太極拳。因為太極拳的拳理源于老莊哲學(xué),源于《易經(jīng)》之陰陽變化。太極陰陽是拳之核,是拳之魂,是拳之母,太極拳之特性是“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
太極功夫 始于足下
習練太極拳不是件容易事,要改革平常的動作行為,手腳結(jié)合,“上下相隨”,要真正在腳上下功夫。我們的腳由腳掌、腳后跟、腳趾組成。腳平松落地,足跟、腳趾亦應(yīng)同時放松,從足心到前腳掌尤為重要。
腳下的訓(xùn)練,也許注意松弛有度,不宜太過僵硬。
如果站立時腳松有難度,可坐或躺著試驗。松腳的過程中周身感覺極為舒服,腳松得似乎沒有了,這就對了。
松腳必松腳趾、腳掌、腳跟,三者不可缺一,腳趾有若干小關(guān)節(jié)也應(yīng)一一松開。趾關(guān)節(jié)的放松牽扯到周身的松柔,腳趾維持全身的穩(wěn)固和平衡,腳趾松開在技擊中是克敵制勝之關(guān)鍵。
腳趾僵緊怎么可能全身表里都放松呢?明此淺顯道理之后,拳家對松全身先松根的追求將是首要的。拳家真正在腳下用功,一點力不掛,腳便有上浮之感,也就是我們苦苦追求的“離虛”,這是腳下根基放松的緣故。
太極功夫的根基是“步”。有的練家足背弓,趾抓地。楊禹廷大師循拳理深入研究后認為,腳平松落地為好。
作為太極拳根基的腳,如果足背弓,趾抓地,有悖于太極拳的輕靈,也動搖了“其根在腳”、腳為太極拳之根的地位,練家要深悟這個理。腳為根基,腳要空松舒平。如果腳趾用力抓地,足背弓起來,腳很難放松,只能是腳緊全身僵,足弓而周身滯。吳式太極拳行功,頭腦安靜,神經(jīng)不緊張,全體周身松凈,輕靈圓活,周身上下無處不虛靈,盤拳松、柔、圓、緩、勻、身心雙修。腳平松落地,腳與大地融為一體。
不是以力踩地,以腳蹬地,腳用力必然有反作用力,腳下輕飄上浮失去根基,人的肢體便失去穩(wěn)固。腳越松,根基穩(wěn)而越顯牢固,功夫日漸增長,身體像一個鑄入地下的水泥柱,撼之不動。
從太極拳綜合功夫周身大用講,松腳就是放松全身,腳松后,踝、膝、胯、腰、肩、肘、手等九大關(guān)節(jié)都要松開,不松就是缺陷,就是凸凹,就是斷續(xù),這三大病破壞自身的平衡和穩(wěn)定。
太極拳腳下虛實變化是漸變,絕對不能突變。出步或并步,要分解成若干小動作,側(cè)出腳從側(cè)到正,如“起勢”,先是大腳趾著地,過渡到二趾、中趾、四趾、小趾逐漸著地,再過渡到前腳掌,后腳跟,全腳平落在地上,這才算完成腳與腳陰陽的變化,也就是重心的變轉(zhuǎn)。
從此練法不難看出,太極拳的腳下功夫很重要,練功的過程,就是大樹往地下深深扎根的過程。日久天長,太極拳的功夫自然上身,捷徑是沒有的。
其實,太極拳就是一陰一陽的腳下功夫,陰陽變化一通百通,道理極為簡單“其根在腳”,是太極拳的根本。實腳變虛腳只能漸變,這是陰陽變化的規(guī)律,不能以腰胯橫移兩條腿變重心,這種悖于陰陽變化的動作,腳下不易出功夫。
松,是太極拳的拳魂。腳是根,松身先松根,故松腳在太極拳松功中是首要的。人體的重量全壓在雙腳上,使我們的雙腳變成可陰陽變化的太極腳是十分艱難的。腳不松難以使人體起支撐作用的骨關(guān)節(jié)放松,腳松方可能節(jié)節(jié)貫串松到頂,腳下有“雙輕”之感,進而達“騰虛”之上乘功夫,達到“用意不用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