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但是錯誤的練習太極拳不僅不能健身,還會傷了元氣,因此,我們要多加細心學習。太極拳教程有克服缺點的方法,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練習太極拳如何克服身形的缺點
習太極拳好是在有老師的指導下練習,不然容易進入誤區(qū),小編今天和您一起學習一下如何克服身形缺點。
1.運動平穩(wěn),無法提高心肺的運動功能。
2.行拳時多采用半蹲的姿勢,對膝關節(jié)造成很大壓力和磨損,老年后很多拳師腿腳不靈與此很有關系;練拳者(不僅是練太極拳)腿部受傷的比例起碼要超過50%。其受傷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膝關節(jié)。
練習太極拳過程中,身體多處于半蹲狀態(tài),而且有許多的轉腰動作,若是受力不均勻,就會傷到膝蓋,因此,要正確的運勁。
3.如果師傅不細心點撥,中年后很多人會有痔瘡,練的越認真發(fā)病越厲害。
4.經過科學測試,太極功夫高手在發(fā)勁時,對心腦血管的沖擊非常巨大,我了解很多老拳師在老年時都患有半身不遂。
雖然有如此多的缺點,我仍然認為太極拳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缺點是可以克服的不能因噎廢食。太極拳的道理應貫穿于生活的每個方面,吃飯,穿衣,起居,思考,人際關系都可以用太極拳的思想來指導。
太極拳是中國道家文化的代表作之一,無處不在追求平衡,使自己處于優(yōu)勢地位,太極拳從本質上講的就是如何處理矛盾功夫。
太極拳在行拳時的基本姿勢是“心虛腹實”,目的是減輕心肺的壓力,提高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人在生氣著急時會熱血沖頭,這時如能調整一下姿勢,調成“心虛腹實”,馬上會覺得好很多。
“心虛腹實”其實就是道家煉內丹的姿勢,通過呼吸不斷按摩內臟,得到身體的康健。我曾指導一個從未練過太極拳的女士,只一個星期,她自己說多年的胃病不藥而愈。
只要保持這個姿勢“心虛腹實”,就是在練太極拳,姿勢保持得越好,拳就練得越好。想保持好這個姿勢,身體一定要盡量不使力,克服不必要的緊張。
人在害怕時,不可避免的形成胸部緊張,一句成語“提心吊膽”把這種狀況形容得極為貼切。這種緊張狀態(tài)對人體是不好的,練拳的過程就是以保持“心虛腹實”為目的,克服不必要的緊張的過程。
人在筆直站立時無法保持“心虛腹實”,膝蓋略一彎曲就可以做到,練拳不必追求低架子,架子過低也不容易體會到放松,有一定基礎的愛好者為提高功力另當別論。
膝蓋的方向與腳尖要保持一致,弓步時不可超過腳尖,這樣才不會造成造成膝關節(jié)損傷。保持“心虛腹實”要注意,由于內臟自然下垂的作用,下腹壓力增高,靜脈血回流不暢很容易造成痔瘡,平時要有意地提肛,發(fā)勁時尤其要注意。
盡量不發(fā)勁,即便發(fā)勁也多發(fā)長勁,少用寸勁,一是容易傷人,也是避免對心腦血管造成太大沖擊。對心肺功能提高有好處的是有氧運動,堅持有氧運動是比堅持盤架子還重要的。
雖然傳統(tǒng)太極拳可以快練形成非常強烈的有氧運動,但沒有正規(guī)傳授容易造成傷病,也容易對太極拳造成誤解,如果沒有好師傅還是跑跑步吧。一切符合現(xiàn)代體育衛(wèi)生的方法都要貫穿于練拳的始終。
練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各部位要求
身法
中正安舒,輕靈圓活,沉著穩(wěn)重,支撐八面。
形體
舒展大方,瀟灑優(yōu)美,氣魄雄偉,風格樸實,行云流水,綿綿不斷。
頭部
百脈之宗,領起全身之綱,虛靈頂勁,正直不歪斜。
眼部
眼要平視,延展用遠,意欲何方,眼神先領。
頷部
微向內收,不可仰起,不仰不收,恰到好處。
頸部
松而豎之,不歪不斜,端正豎起,不僵不軟。
肩部
松而沉之,微向前合,包裹之意,腋離拳距。
肘部
微屈不直,意執(zhí)下垂,每在定式,直對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