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所以生活中我們要積極進行相關的練習。太極拳的養(yǎng)生作用是非常多樣的,有不錯的補腎養(yǎng)血調氣的作用,有利健康。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太極拳教學來看看吧!
太極拳有哪些養(yǎng)生作用
一、固腎
太極拳論認為“腰為主宰”,“命意源頭在腰隙”,所以生活中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是腰部的鍛煉,有利腎健康。
故練拳時十分重視腎之府——腰的作用,以腰為軸來帶動四肢和全身協(xié)調運動,使勁路完整,氣機暢達;要“牽動往來氣貼背”、“中氣貫脊中”。
沒有基礎的朋友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則需要留意我們的身體變化,動作要一步一步的學習,基本功一定要先打扎實了。
還要懸頂、吊襠、提肛、尾閭中正,以加強腎命并調通任督二脈之氣。并且以心為令、氣沉丹田,使心腎相交,水火既濟。這樣就加強了兩腎和命門的功能,使腎精充實、陽氣旺盛、行動輕捷、二便調和、骨強齒堅、發(fā)澤耳聰。
二、調氣、和血
練拳時要“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氣遍周身不滯”。這樣可以使全身之氣機通調無阻,氣運血行,血脈自然和順。經(jīng)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
太極拳以氣運身和“運勁似抽絲”的練習方法,通過“立如平準,活似車輪”的軸心運動,周身關節(jié)之間,如螺絲形運于肌膚之上,纏繞往來以暢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這樣就可以達到氣運血行、血旺氣足、血脈和順、氣機暢達、精力旺盛、抗病力強的效果。
三、加強大腦的調節(jié)能力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注意力集中,并且講究用意,這對大腦活動有良好的訓練作用。練習太極拳,動作需要完整一氣,由眼神到上肢、軀干、下肢,上下協(xié)調毫不紊亂,前后連貫,綿綿不斷,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加強了大腦的調節(jié)能力。
四、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大肺活量
練習太極拳時,隨著機體的運動,加強了血液及淋巴的循環(huán),減少了體內的淤血現(xiàn)象。練習時要求氣沉丹田,由于呼吸的加深,從而促進了冠脈循環(huán),加強了心肌的營養(yǎng)。
太極拳的作用
1、太極拳的修身作用
習練太極不僅強身健體,更有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學藝先學禮,習武先習德”,習武者必須武德修養(yǎng)、武德高尚、武風正派、武禮謙和、武技精湛。練習太極的同進也接觸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如《黃帝內經(jīng)》道家學說。
2、太極拳的健身作用
太極拳可以修身養(yǎng)性,動作舒展大方、緩慢柔和、剛柔相濟,以意念引導動作,符合人體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還能對人的心情進行調節(jié)。在神意和心情上平靜、自然,神舒體松,有益于身體康健。
太極拳的特點和其他運動有所不同,太極拳要求放松、心靜,身心完全沉浸在運動中,是大腦、身體、心理全部達到安靜平衡。
消除頭腦的緊張、憂愁、恐懼,擺脫病態(tài)心理,可以對人們身心進行調節(jié),使心情愉快、心情平靜,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