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基本功是每個學太極拳者必學的一部分,學太極拳就和讀書一樣,讀書上學,要有小學、中學、大學之分,各階段學習內容不同,重點也不一樣,太極拳教學方法必須有所創(chuàng)新,理論實踐并重才好。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太極拳來了解一下吧!
才學拳,就相當于初進小學讀書,特別要抓好基礎課的學練,基礎課就是基本功,這樣才能目標清楚,重點突出,容易學好。根據我個人30余年的教學經驗體會,初學太極應抓好三個重點,三個基本功,即“活臂”、“動腰”、“坐腿”。
一、活臂
太極拳練得好壞,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松肩、墜肘、坐腕、舒指、亮掌,這些通常習慣性的要領外,要特別注意把握兩點:即(1)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順,舒展自然。(2)必須以腰帶動,不能盲目自動亂動。
一代宗師李雅軒常對我們說:“胳膊、手一點勁兒都不能用,要高度松軟”?!皟杀垡傻萌缋K兒栓在肩上一樣”?!皟杀垡傻脕碛殖劣种亍?。
上肢不能亂動,李雅軒先生指出:“……用心神氣意緩緩地命令著腰身脊梁,使其帶動四肢胳膊腿動……要絲毫地不自動,不零斷動,不局部動,不多動,不少動。
四肢多動,盲動,冒失動,或不動,或快慢不勻的動,這都是錯誤的,它只有太極拳之名而無太極拳之實,關于這一點學者需要注意上肢臂手從武術技擊方面來看還有其特殊的功能。
其一是傳力,“其根在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說,即說明根力上升,到腰后要通過臂手發(fā)出,非高度松軟,發(fā)勁質量就不高。
上肢的又一功能,是傳送信息,即練“聽勁”的功夫。胳膊和手,與對方接觸,就能得知對方的動態(tài)和勁力,“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這是聽勁,傳送信息的高境界,不從高度松軟不用力下功夫,那就要犯方向路線的錯誤。
還有一層功能,那就是所謂:“以意運臂,以氣貫指,內勁通靈”進而鍛煉上肢勁力,但上述這些功能初都必須從“活臂”練起才行。
初學練手,通常容易出現的毛病就是亂動僵硬,練活臂就是要改變這些不符合要求的活動習慣,非改不行,因此稱為基本功。
二、動腰
初練太極拳常有只見手足動,不見身上動的大毛病,其問題主要就出在不懂不會“動腰”上。
武術界一般都強調腰部的重要性,拳諺云:“打拳不練腰,終身藝不高”。
《太極拳論》(張三豐遺著):“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后乃能得機得勢”。
此論核心在“腰的主宰”。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須在腰勁的帶動下一起完成達到“上下相隨”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動腰,
簡單來說,主宰于腰就是“動腰”,這里還可以明顯看出,全身動作,起動在腰,腰就是火車頭,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拳經《十三勢歌》中云:“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
進一步探討動腰的重要,有的老師就說,腰既是火車頭,一切動作都是從腰先動開始,那么把打拳直接就想成是腰在打拳。這也是可以的,這和源動腰隙,留心腰間的說法是完全吻合的。“動腰”屬于身法要領,是基本功,可是身法上還有其它要求,為何不同等看待作為基本功呢?情況不同層次不一樣,不能相提并論。
三、坐腿
太極拳對下肢足腿的要求,稱之謂底盤根基功夫,極為重要,確也相當難練。許多練拳人多年功不上身,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足腿的鍛煉不得法造成的。
“坐腿”是練底盤功夫的一種方法。也可以稱之為“單腿屈膝負重練法”,也難掌握,因此仍應把它看作是一項基本功。張三豐祖師早在《太極拳論》中即提到:“其根在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這段話是論發(fā)勁,指明足是根基,蹬地接勁由腿部從屈到伸產生根力,再上送到腰到手,這就明確指出足腿底盤要有產生根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