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是眾多太極門派中養(yǎng)生獨特的,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太極拳的特點是一動無不動,練習楊式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的柔韌度,學習太極拳教學能夠感受楊式太極拳的美。
楊式太極拳的身法要領解析
練楊式太極拳要求周身放松人,然后靜下來,集中精神練習太極拳,達到忘我的境界,也就是常說的無極境界。
1、全身要求放松,不可出力或僵硬,尤在撞擊瞬間,更須如此;主在使體內臟腑能隨著身體撞墻而起到振動的作用,不致因出力而使肌肉韌帶緊繃,而影響臟腑運動之效果。
2、全身放松,尤其是腰背的放松,在撞擊瞬間更須注意加點意念,使撞擊時能起到按摩“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各臟腑穴道之加乘效果;且腰背放松,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環(huán),尤其是靜脈回流加快,不致因回流慢,而影響頭部血液的供應。
太極拳講求的是中正安舒,在練習中要保持身體不偏不倚,每個動作都包含了陰陽、虛實的變化,要做到剛柔相濟。
3、撞墻時,氣沖督脈而上,傾身離墻時,頭上之氣引往任脈而下,形成撞墻一次,任督兩脈走一圈,即如氣功所謂:“小周天功”是也!
4、靠墻部位撞擊面初期要求在肩胛骨以下,且撞擊瞬間只能出現(xiàn)一聲,除身體感覺較舒服外,另與臟腑器官多數在腹部有關;當然時日一久,撞墻時,應是整個背部(含肩胛骨與夾脊)都是撞擊面才對。
倘只想撞擊背部某一點或面,亦無不可,但如在初學時撞擊面僅擺在膻中穴相對之“夾脊”上,會令人有不舒服之感,恐使初學者望而卻步,實不宜也!
初學太極拳不要過于追求速度,在慢練中掌握太極拳的核心,及內功心法,要做到內外三合,這樣才能達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5、雙手宜自然下垂擺蕩,即離墻時,手往前擺,撞墻時手往后擺;其好處是手比較能放松,且借著擺蕩之力,有助身體的離墻與撞墻,減少初學者刻意出力之毛病,尤可借機訓練蕩手,體會手蕩的感覺。
俾早日達到“太極不動手、動手非太極”之境界;至于是否要雙手互抱置于胸前,一則使內氣集中夾脊,二則可免肩胛骨受傷之論,乃個人體會之層次問題,就隨學者之機緣與感受而定了。
6、步法兩腳平行與肩同寬,而腳跟距墻邊之距離,乃依上半身重心往前微傾能輕松自然離墻為準,至于重心,則不論靠墻或離墻,則透過意念盡量讓全身放松(尤其是后腰背),使氣與重量能沉至整個腳掌支撐為原則。
7、呼吸太極拳“呼氣”、“吸氣”均以鼻子自然行之(道家養(yǎng)生所謂:好的調息就是不要去調息),重點是撞墻之瞬間,絕不可憋氣或停止呼吸,讓其自然吐出為宜(尤不可刻意由喉頭吐氣);至于是否須搭橋,則視會不會咬到舌頭而定,倘無此顧慮,則以自然為宜。
8、禁忌孕婦、生理期、飽食者或手術未滿一年者勿練,而心臟病、高血壓、身體虛弱或五十歲以上者,初期應由教練進行陪練,且須特別強調撞墻不在撞大力,而是要在全身完全放松之情況下。
自然順勢靠墻,使臟腑兩側之肌肉與韌帶能在適度平衡中自然振動,凈化體內,倘如欲使力撞墻,則將使其效果大減,會有不舒服之感。所以一定要順其自然,練習一段時間適應了,力量自然而然就會加上去。
楊式太極拳的呼吸方式
太極拳是有氧運動,它就更注重呼吸。通過呼吸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還可以增強肺活量。在武術運動中,一般采用的呼吸方式是口呼鼻吸。呼吸時,要求舌尖輕抵上牙齦,也就是接通任督二脈,這有利于氣血的運行。
可見,呼吸的方法運用正確,可以促進體內氣血的運行,這也體現(xiàn)了楊式太極拳的養(yǎng)生功效。
在運動中,結合動作的開合收放,進行相應的呼吸配合,這樣可以增強運動效果,比如起吸落呼,開吸合呼等等,這些都是前輩們的經驗總結,我們應該很好地學習體會。
但是,應該注意的是,不要把這些前輩的經驗總結,當成你開始練功時的過程,也就是不要過分地注意呼吸,不要過分地追求什么順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如果過分地注意呼吸,反而會影響你動作的演練,影響動作力量的體現(xiàn)。
太極拳運動中的呼吸應該是純任自然的,呼吸與動作的結合,是在動作嫻熟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結合,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太極拳動作的剛柔力量的變化。
拳論中有“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的說法,就是說打太極拳,如果過分地強調呼吸,則會造成氣滯、動作僵硬,也就是心氣上浮,橫氣添胸,聳肩、憋氣,久而久之,有害健康。
打拳要“意到、氣到、力到”,首先是意念,用意識引導內氣運行和肢體動作;然后,經過自己反復練功實踐,慢慢體會,在動作熟練的基礎上,達到呼吸和動作的有機結合。楊式太極拳也要求呼吸順暢,不能憋氣努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