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太極拳的技擊中反映了慢能勝快的原則,但這究竟是不是正確的觀念。下面我們就從太極拳經(jīng)典文獻、近代太極拳家的論述以及太極拳的武術實踐這三個方面來探討下慢能勝快的正確性,以便大家更好的通過太極拳進行太極拳的學習。
一、“慢能勝快”不符合太極拳經(jīng)典文獻
太極拳的技術主要可以分為沾粘連隨和發(fā)勁兩大部分,主要的技術形式搠捋擠按采捌肘靠大多都可以表現(xiàn)為沾粘連隨或發(fā)勁。關于沾粘連隨的速度,經(jīng)典拳譜有如下論述:
(1)古歌訣中的緩應急隨理貫通、王宗岳歌訣中的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這兩句話的大意,用現(xiàn)代漢語來翻譯,就是沾粘連隨中,對方動作急速,我則急速地應隨;對方動作緩慢,我則緩慢地應隨。這里的急,明顯反映了快。
(2)古歌訣中的忽隱忽現(xiàn)進則長、王宗岳歌訣中的不偏不倚,忽隱忽現(xiàn)
這兩句話前一句的語意是身體重心忽而在彼忽而在此,別人向其進攻的力量,會因擊不到實處而像墜入無底洞般落空,后一句話中的“不偏不倚”,應該理解為“不先不后”,是對忽隱忽現(xiàn)的進一步說明,是說忽隱忽現(xiàn),要隨人而動,不先不后,恰到好處。而這忽,也明顯反映了快。
(3)王宗岳歌訣中的手快手慢皆非是、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太極拳那種緩應急隨和不先不后的忽隱忽現(xiàn),不是一般意義的快和慢所能夠勝任的。太極拳的沾粘連隨是需要快的,但這種快,必須于對方不先不后,因為如果不是不先不后的快,就極容易非頂即丟,容易被人乘襲。
由上述分析可知,太極拳的沾粘連隨并不是不需要快,并不是反對所有的快。太極拳僅僅是反對那種盲目的、不合時宜的快?,F(xiàn)在有人將上述那些話理解為太極拳“否定‘快’在武術中的作用”,這是很錯誤的。
關于太極拳發(fā)勁的速度,太極拳古代經(jīng)典拳譜主要有如下論述
①古歌訣中的發(fā)勁如弓發(fā)矢、發(fā)勁如放箭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離弦之箭,其快自然不言而喻。
?、凇洞蚴指琛分械囊M落空合即出
這句話中的即出就是發(fā)勁,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一旦出現(xiàn)符合了引進落空的瞬間,就可一觸即發(fā),發(fā)勁攻擊。一個即字,也是反映了快。
③古歌訣中的極柔極剛中的剛
內(nèi)寓多種概念,其中也包含了發(fā)勁之快的含義。
由上可知,太極拳發(fā)勁,追求的必須是在引進落空瞬間一觸即發(fā)的快。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在引進落空之瞬間發(fā)生的一觸即發(fā),其快就不是太極拳所需要的快。非引進落空狀態(tài)下的一觸即發(fā),往往是完全憑借自己體力的硬碰硬,而這是太極拳所必須要克服、避免與摒棄的。但十分明白,太極拳要摒棄這種快的前提,就是經(jīng)過太極拳訓練后,有能力捕捉引進落空時機上的不偏不倚,也就是不先不后、恰到好處。
(二)“慢能勝快”不符合近代太極拳家的論述
事實上,中國近代并沒有哪一位成功的太極拳家說過慢能勝快,相反,很多太極拳家的著作反映他們對疾快的重視和追求。
太極拳之快,時機恰到好處,又是由腳而起的像鞭子彈抖似的傳遞性力量。因此,其發(fā)勁可以不需要為增加速度助跑,故而被稱為發(fā)勁沒有先兆、勁則無形,這種發(fā)勁使人猝不及防。
另外,太極拳沾粘連隨之前還有一個接勁,接勁對太極拳至關重要。這種接勁就是既要對別人的疾快攻擊迅速趨而迎之,而在接觸的瞬間又必須不能有碰撞,一旦接觸就要像乘上便船似地貼附于對方隨之而動,這種接觸其反應之快的難度更是可想而知。
(三)“慢能勝快”不符合太極拳武術實踐
太極拳對于非太極拳的快和慢都是主張摒棄的,而對于具有沾粘連隨特性的快和慢都是重視的。太極拳對于沾粘連隨之慢的重視尤其反映在學練之中。楊澄甫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強調(diào)了太極拳學練要慢練。近代太極拳文獻等資料反映緩慢習練不僅是太極拳初學階段唯一的鍛煉形式,而且也是達到上乘階段主要的鍛煉形式,對于太極拳學習者而言,這應該是不容置疑的。
①在剛開始進行太極拳的練習,必須要保持緩慢的速度,這是因為我們需要慢慢的去體會太極拳的動作變化,鍛煉自己的反應,使自己能夠慢慢的熟練太極拳。等到練習者提高慢練真正的掌握了太極拳之后,就可以考慮提升自己的速度,此時才會有效果。
②沾粘連隨十分追求不能主動,這樣才能如乘便船般的不先不后地隨人而動,其中肢體紅肌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紅肌的條件反射容易消退,所以即使建立了能夠不先不后隨人而動反應的條件反射也還是應該追求經(jīng)常慢練加以鍛煉。
?、厶珮O拳達到上乘階段也是以緩慢習練為主要鍛煉形式的。
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從古至今,即使像孫祿堂先生這樣一生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較技決斗的太極拳家,較技決斗時間在他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的,而且越到后期,幾乎一年之中也難得有人與他交一次一分鐘時間的手,因而無須經(jīng)??炀?
二是根據(jù)現(xiàn)代運動解剖學,人的快速反應是人體中的白肌工作完成的,這種白肌快速反應一旦建立,消退較紅肌為不容易,所以快速反應的條件反射一旦建立,是不需要每天去練習鞏固的:而且緩慢習練仍然可以一定程度鞏固快速反應所需要的條件反射;
三是太極拳達到上乘境界的人平時習練的主要目的是養(yǎng)生祛病:而快練需要消耗較大的體力,容易透支而損傷健康,緩慢則十分適宜于養(yǎng)生祛病。
主要由于以上三個原因,近代除了楊澄甫先生十分強調(diào)慢練外,許多太極拳家如李雅軒、董英杰、陳微明、鄭曼青等先生在他們的著作中也都是十分強調(diào)要緩慢習練的?,F(xiàn)代太極拳界有的人在片面強調(diào)“快”的同時,認為太極拳不需要“慢”顯然也是很錯誤的。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緩慢習練是太極拳的重要鍛煉形式,就去違背“武術不能離開快速”這一是所有武術都不能違背的普遍規(guī)律。從近代太極拳著作等資料與一些前輩的敘述中可以知道:太極拳小架的中架與高架的習練不僅幾乎式式發(fā)勁,而且其速度之快已經(jīng)與實戰(zhàn)沒有區(qū)別了;太極拳還有涮大桿、抖大桿的發(fā)勁鍛煉,這種鍛煉是只有快速、沒有慢速的。而太極拳鍛煉即使到了上乘,雖然小架與抖大桿等不是主要的鍛煉形式,但也是不能偏廢的,也是需要安排和投入一定時間的:太極拳鍛煉脫離了初學后,出于武術需要,小架與抖大桿等的鍛煉更是需要有更多時間的投入。當然,這些鍛煉是每位太極拳家為數(shù)很少的一些投帖拜門弟子學習的內(nèi)容,成千上萬一般的學生是無緣得到傳授的,不僅如此,這些一般學生中的許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太極拳有這樣的鍛煉。太極拳被說成是“慢能勝快”很可能有這樣的誤會因素在內(nèi)。“太極拳慢能勝快”說法的形成可能有多種原因,但無論是什么原因,都可以歸納為一句話,那就是未得真?zhèn)鞯恼`會。
現(xiàn)在很多太極拳的練習者完全不考慮太極拳快練的可能性,而把緩慢作為了太極拳唯一的速度,這顯然是對太極拳的誤解,同時也不能帶來太極拳水平的提高,因而在我們的練習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完全將慢練作為唯一的練法的想法。
破除慢能勝快的觀點,對于我們學習太極拳,掌握太極拳的技擊技能是很有幫助。因而必須要從人們的思想中破除慢能勝快的想法。想要真正的破開慢能勝快的錯誤觀念,就必須全面的對這一觀點進行宣傳,讓所有太極拳學習者都能夠意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