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自古以來就傳承非常廣的一門功夫。以前只有中老年人喜歡打太極拳,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也是太極拳的忠實粉絲。和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眾多流派中較受大家歡迎的一派。如何才能練好和式太極拳呢?首先要做到以下五點。
練好和式太極拳的六大基本要求
1、姿勢正確
在練習和式太極拳的時候,首先是從站樁開始的,所以要懂身體各部位的姿勢。
樁步基礎打好了,再進一步學會定步劈拳(不跟步的打法),定步打好了再按照定步的規(guī)矩,習練活動劈拳。
必須使每個姿勢動作由靜而動,由單式到套路,處處符合規(guī)矩,周身三節(jié)安排合體,不可草率。
在練習的時候,無論是身體的什么部位,都必須要身正。
2、動作整齊
重在手腳齊進齊落,拳法、步法不先不后,同時并進。和式太極拳理論講心氣一發(fā),四肢皆動。”如果能做到手腳一致,不僅動作準確,上下合拍,而且初步體現(xiàn)了周身完整統(tǒng)一。
練明勁功夫,為了求得手腳齊落,腳落地時可以震地有聲,并與上肢發(fā)勁相結合。震地時腳要貼近地面,順勢向前(或向后)向下踩落,不要故意抬腳跺地。
初步打好基礎之后,就可以逐漸形成暗勁,腳落地時無聲或微帶聲響,進一步求得全身協(xié)調。
3、進退和順
因為和式太極拳的拳法千變萬化,所以,在練習的時候,要懂得融會貫通。
習練時不僅要手腳整齊,還要做到進退和順,身體各部協(xié)調配合。
只有在進退閃轉變化中,身體各部位的運動路線、方向、時間以及定式后的角度、位置安排得當,才不會發(fā)生姿勢失中,動作僵硬,呼吸緊張,定式不穩(wěn)等現(xiàn)象。
例如打炮拳時,打拳和上步雖然相合了,但如果前腳過分外擺或內扣,就會使腰胯歪扭,身體緊張,重心不穩(wěn)。
后手架得過高過偏,也會造成后肩聳起,上體外斜。手腳不順也必然會引起呼吸困難。拳諺說:“外不順,內不合”,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從初學起就要注意協(xié)調和順,三尖要對,四梢要齊,上下要合,虛實要分清,立身中正不偏。這樣打起拳來才會自然順遂。
4、均衡穩(wěn)定
和式太極拳疾速有力,動靜分明,“起勢如崩墻倒,落地如樹栽根”。習練中要十分重視均衡穩(wěn)定。穩(wěn)定能力是隨著技術熟練和身體素質的增強逐步提高的。
在基礎階段,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下肢力量和腰腿柔韌性,反復鞏固基本動作和基本要領。特別要站好樁功,做到上松下實,基礎穩(wěn)固,氣勢貫于頭頂腳趾。
打五行拳時,姿勢要保持高矮一致,不可忽髙忽低。進退起落,力求輕靈穩(wěn)健。
練十二形拳時,伸縮縱橫,起落轉換,都要“動如風,穩(wěn)如釘”,落步以后,屈膝裹胯,腳趾扣地,上體不可搖擺散亂。
5、力量充實——初練和式太極拳,拳要緊,步要穩(wěn),腳要實,發(fā)勢迅猛,勁力飽滿
使周身各部肌肉在相互摩擦抗爭中得到鍛煉’凡下肢進步,前腳都要貼近地面,竭力直向前,后腳則全力向后蹬地,做到“腳踩中門勿落空’消息全憑后足蹬”。
上肢動作凡是前拳用力外旋向外撥轉(橫勁)的,后拳就用力內旋向里扣勁;左拳向上鉆,右拳就向下拉(后勁),兩手要爭衡對拔,彼此呼應。
兩前臂要內外旋轉,就像擰繩一樣,起鉆落翻,擰裹進退融為一體。兩臂收放要貼緊身體,“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出洞人洞緊隨身”,和身上的發(fā)勁完整相合。
6、明勁者,即拳之剛勁也
易骨者,即煉精化氣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氣與后天之氣不和,體質不堅,故發(fā)明其道。后宋岳穆王擴充二經之義,作為三經,易骨、易筋、洗髓也。
拳經云:靜為本體,動為作用,與古之五禽戲八段錦練法有體而無用者不同矣。
因拳術有無窮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陰陽混成,剛柔悉化,無聲無息,虛空靈通之全體。
所以,有其虛空靈通之全體,方有神化不測之妙用。故此拳是內外一氣,動靜一源,體用一道,所以靜為本體,動為作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