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一直傳承著中華武術之精神,其中擁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想要深刻的去體會它,必須先了解它。練習太極拳需要的是心靜,這是練習太極拳的前提,也是所有太極拳者都有的基礎素質。所以非常的重要。
怎樣區(qū)分虛實:
對于太極拳中的虛實是相對的,通過相比而言的。
在太極拳運動中,所謂虛,是比較輕松靈活的意思;所謂實,是比較沉著充實的意思。這是區(qū)分虛實的一般原則。實際上區(qū)分虛實的方法多種多樣,是個十分細致的問題。
?、?、以承擔體重的多少來區(qū)分兩腳和兩腿的虛實。承擔體重較多的腳和腿為實,承擔體重較少的腳和腿為虛。比如:“金剛搗雄”成勢,左腳承擔體重較多,為實;右腳承擔體重較少,為虛。“攬擦衣”成勢,右腿屈弓,承擔體重較多。為實;左腿蹬伸,承擔體重較少,為虛。這種區(qū)分方法比較簡單,為太極拳家普遍采用。
②、我們可以以太極拳的著力的大小來區(qū)分虛實,所以比較大的為實,較小者為虛。
這是區(qū)分人體各相應部位(如兩手、兩肘、兩肩、兩足、兩膝、兩胯等)的虛實時常用的方法。以兩手和兩臂而論,用以攻擊對方的手和胳膊著力常大,常實;作為輔助的另一只手和胳膊著力常小,常虛。比如“單鞭式”,左掌向左擊出,著力較大,為實;右鉤手同時向右伸展,著力較小,為虛。“高探馬”式,如打左背折肘勁,左肘經胸前向左擊出,著力較大,為實;右肘經右肋向胸前上方運轉,著力較小,為虛。
③、以外形的開合來區(qū)分虛實。身肢伸展外開時為實,身肢收縮內合時為虛。這種方法,既適用于區(qū)分整個姿勢的虛實,也適用于區(qū)分手足四肢的虛實。比如:“初收”式,身體和四肢皆收縮內合,為虛;“左右擦腳”式,除一腳踏地外,兩手和另一只腳皆伸展外開,為實。
?、堋⒁詢葰獾氖辗艁韰^(qū)分虛實。內氣從丹田外發(fā)達于手足,則手足為實,內氣從手足內收,歸于丹田,則手足為虛。這是在練拳有了一定基礎,做到內氣鼓蕩之后,區(qū)分身軀和四肢的虛實時常用的方法。比如“庇身捶”式末尾,右拳用逆纏出勁向右下方打“下演手捶”,內氣從丹田外發(fā),經右臂達于右捶,則右捶為實。接著,打“背折靠”式,內氣從右拳向內回收,勁注于右肩,則右肩為實,右捶又變?yōu)樘摗S秩?ldquo;踢一腳”式,當左腿屈膝提起,內氣自左腳向丹田回收時,左腳為虛;及至左腿伸展,左腳前踢,內氣由丹田外發(fā),達于左腳尖時,則左腳變?yōu)閷崱?/p>
?、?、我么用意念的傾注來虛實,這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意念傾注于某部位,則該部位為實;意念不注于某部位,則該部位為虛。這種方法,廣泛適用于區(qū)分人體各個部位的虛實。比如:“演手捶”式,意注右捶,則右捶為實,而左掌為虛。“左擦腳”式,意注左掌和左腳背,則左掌和左腳背為實,而與其相應的左手背和左腳掌則為虛。“踢一腳”式意注左腳尖,則左腳尖為實,而左腳跟為虛;“蹬一跟”式意注右腳跟,則右腳跟為實,而右腳尖為虛。
在研究太極拳的虛實問題時,有時著重區(qū)分兩腳的虛實,有時著重區(qū)分兩手的虛實,有時著重區(qū)分一手一腳的虛實,有時著重區(qū)分身體兩側的虛實,有時著重區(qū)分某一具體部位的虛實。往往由于所指范圍的不同和區(qū)分方法的差別,在同一拳式中,身體的同一部位,既可稱之為虛,又可稱之為實。比如:“單鞭”式,兩手分別向左右展開,如以著力的大小而論,左掌著力較大,為實;右鉤手著力較小,為虛。如以內氣的收放而論,則是內氣從丹田外發(fā),分別達于兩手,左手和右手都是由虛變實。又如:“跨虎”式,兩臂伸展外撐,以著力的大小而論,右臂著力較大,為實;左臂著力較小,為虛。若以意念的傾注而論,在右臂之中,又是意注于尺骨側,是尺骨側為實,橈骨側為虛。
正因如此,我們在探討太極拳的虛實問題時,首要的步驟,就是弄清楚區(qū)分虛實的各種方法。
虛實轉變的基本規(guī)律:
太極拳行功時,周身內外無處不在運動,無時不在運動。因而,身軀和四肢各相應部位的虛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不斷地相互轉化的。在拳勢練習中,虛實的轉變有下列基本規(guī)律:
?、佟⑸眢w兩側對稱部位的虛實相互轉變。太極拳的各個拳式,從起勢到定勢,身體兩側對稱部位(如左右手、左右足、左右腰眼等)的虛實,都要相互轉變一次或數次。一般說,兩足承擔體重的多少要相互轉變,兩手著力的大小要相互轉變,外形的開合、意念的傾注也要相互轉變。簡單的拳式(如“初收”),兩側對稱部位的虛實轉變一次,復雜的拳式(如“閃通背”),轉變兩次或三次。
?、凇⑸眢w同側手足的虛實上下相隨。陳鑫在“人身纏絲精圖”的注釋中說:“足之虛實因乎手,手虛足亦虛,手實足亦實”(《陳氏太極拳圖說》1986年影印本第75頁)。就是說,身體同側的手足,如左手和左腳(或右手和右腳),要么都是虛,要么都是實。這是由于在拳勢運行中,身體同側手足的屈伸和內氣的收放常常一致的緣故;是以同側的手足而論,不是與異側的手足相比。比如:由“倒卷腦”式轉“白鵝亮翅”式,當左掌從胸前下按,左腳退步后坐時,右側的手足,上則屈肘收掌,下則屈膝提足,右手和右腳都是由實變虛。及至右腳向右前方邁出,右掌向右額前方伸展時,右手和右腳又都是由虛變實。
還應指出,以勁力的傳遞方式說,身體異側的手足是相互聯系的。就是左足(腿)和右手(臂)相互聯系,右足(腿)和左手(臂)相互聯系。如“單鞭”式,上面左手(臂)向左前推擊為實,右手(臂)在右后防護為虛;下面左足(腿)前弓,左胯根和左膝窩圓撐,用力較小為虛,右足(腿)伸展蹬地,通過地面的反作用力傳遞到左手,用力較大為實。所以有的拳家又提出:“左手實則左足應虛,右手虛則右足應實。”
?、邸⑶笆趾秃竽_常實,后手和前腳常虛。這是就技擊發(fā)放時兩手和兩足著力的大小而論的。就是說,拳勢向外發(fā)放時,位處前方的某只手和位處后方的某只腳用力常大,位處較后的某只手和位處較前的某只腳用力常小。這里,兩腳的虛實,不是以承擔體重的多少做區(qū)分的標準,而是同兩手一樣都是以用力的大小做區(qū)分的標準。即使如“野馬分鬃”式,在成勢發(fā)放時,前腿屈弓承擔體重較多,后腿蹬伸承擔體重較少,但是,后腿(后腳)的用力,卻比前腿(前腳)較大。所以此時的后腿(后腳)也可不稱之為虛,而稱之為實。
?、?、虛實轉變在太極圈中。太極拳的手足運動和內氣運轉均走圓圈。每轉一圈,虛實就相互轉變一次。半圈由虛轉變?yōu)閷?,半圈由實轉變?yōu)樘摗R话阏f,手足屈縮和內氣向丹田回收的半圓,手足是由實到虛;手足伸展和內氣從丹田外發(fā)的半圈,手足是由虛到實。陳鑫曾有詩描繪這種情況:“所畫之圈有正斜,無非一圈一太極”(《陳氏太極拳圖說》198頁)。比如:“演手捶”式的右拳,當它由左前方劃下弧向右后方轉半圈屈收時,是由實變虛;及至由右后方劃上弧向左前方轉半圈擊發(fā)時,則是由虛變實。
⑤、呼吸與虛實協調一致。練習太極拳的初級階段,呼吸與功作不可能完全協調。隨著功夫的長進,呼吸與拳勢的開合虛實,就會逐漸協調起來。一般情況是:手足屈縮,內氣向丹田回收,拳勢由實變虛時,為吸氣;手足伸展,內氣由丹田外發(fā),拳勢由虛變實時,為呼氣。拳論說的:“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fā)”,就是指此。
還須說明,太極拳行功時,有時為了突出身體某一部分的特殊作用,常常略而不提該部位的虛實變化,僅僅同身體另一部位的或虛或實并列對比,甚至只強調該部位“宜虛”或者“宜實”。比如:項勁虛,足底實;胸虛,腹實;心虛,丹田實;手虛,足實等等。按照陳鑫的說法,這叫做“上虛下實”。又說:手心宜虛,手指和掌根宜實;足心宜虛,足趾,足掌和足踵宜實。按照陳鑫的說法,這叫做“中間虛,前后實”。還有一些部位,如襠部(兩大腿根之間)和腋部,只講“宜虛”,從不講實。不過,總的說來,太極拳行功時,虛實的相互轉變是絕對的,是貫串始終的一對基本矛盾。
如果我們能把區(qū)分虛實的方法弄清楚,了解虛實轉變的基本規(guī)律,一般說,就懂得了太極拳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