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中力是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的,當然只有真正的運用上才能達到一定的目的,比如說太極拳中的技擊,就很好的體現(xiàn)出了力的威力??梢哉f力是貫穿于整個太極拳中的,在太極拳的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住。
我們知道,技擊是在實戰(zhàn)中常用到的,它是一種能力的驗證方式。
力點之一“什么叫力點”
有些文章作者在文中提到,對方想躲避或稍有反抗的動意,身上僵硬處便是力點。對于如何得知對方的僵硬處,即力點。作者則說要“如果以手摸扶在對方的前胸”。此論斷就有些欠妥。既然是技擊,對方能叫你手摸扶前胸嗎?恐怕你的手摸不著對方前胸,在你打來時,對方已開始反擊,也許你還可能會被對方擊出,又怎么會知道對方哪里是僵硬處,哪里是力點呢?既然是技擊,對方又不是你測試力點的模特,他怎么會叫你手摸扶其前胸呢?這不符合技擊的實際情況。
再者作者說:“太極拳習練時間不長者,只要被人輕輕一推,無論推擊在哪個部位,都會站立不穩(wěn)而跌出,原因便是周身本力未退,布滿力點。”在這里請問作者, 在平時的觀察中,經(jīng)常有兩人推推拉拉,誰也推不倒誰的情況。再看在太極拳對抗賽中,隨曲就伸,以力制力而頂牛,卻不容易將人推倒。又怎么能說沒有練過一天太極拳的人,渾身布滿力點,只要被人一推,無論推擊哪個部位都會站立不穩(wěn)而跌出呢?這說明作者對力學沒有很好研究,不懂“什么叫力點”。
力點之二“不要力點”
在太極拳的推手中,身體的一些部位沒沒力點,是很難取勝的。
上接下來文中提到:“與太極高手推手,像推衣服架上掛的衣服,推在哪個部位哪個部位落空。為什么?皆因對方?jīng)]有力點。沒有力點,似在推空氣,什么也推不著。 ”文中又說:“像松樹、馬尾松,有彈性的樹梢,松手它還可以彈回來。”這樣的比方也是不合邏輯的。一是將高手比成衣服架上的衣服,那么衣架加衣服是否有力點?不用一點力能將衣服及衣架推動嗎?說明它是有力點的,而不是空氣。二是松手樹梢可以彈回來,作者對有彈性的樹梢,說的是推還是拉后,松手它會彈回去。不論你是用推,還是拉,恐怕都是用了點微力吧。這兩個例子是脫離現(xiàn)實的比方,也將太極高手說成了身上有力點的,而不是不要力點的了。
“太極拳修煉者在練拳過程中,漸漸退去本力,也就是退去了上下的力點,摸到哪里,哪里落空,這是練家追求的境界。”在這里講的不明白,應該說只有練到身上沒有力點,在推手、技擊時不易被人所制。文中說的退去上下的力點,豈不是違背了王宗岳“其根在腳”的拳理嗎?不論推手、技擊,身上各個部位都不應有力點, 而腳必須根基牢固。在腳根基牢固的力點上,身上各個部位,輕松柔和,使對方在推擊時,摸如棉軟,對方若用本力擊打,很自然被我擊出。如果是上下全部沒有力點,沒有腳的牢固,那不就像氣球一樣自動升空嗎?太極拳《打手歌》云:“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說明了太極拳推手、技擊還有“牽動四兩撥千斤”之說,而不是上下沒有力點,就可以將人擊出的。
力點之三“技擊的意義”
以技擊這段文看,實質上作者不懂“技擊的意義”。作者說,“在雙人較技時,對方撲來,無須再去躲閃”,竟使對方腳下失去重心。打出去不受傷還舒服,稱之為 “技擊養(yǎng)生”,品嘗到太極勁之“味道”,此全是“用意,不用勁”。這樣的論斷就是“技擊的意義”嗎?“無須再去躲閃”,又怎么化解對方之來力?對方腳下又怎么失去重心呢?
技擊的價值不是主要體現(xiàn)出功力的高低,而是主要是為了更好的展示。
力點之四“如何退去力點”
作者應該給學習太極拳的愛好者講出具體點的方法,只說幾句陰陽是拳之母等等,叫他們怎么退去力點呢?再者“如何退去力點”一節(jié),應該在“不要力點”的后邊較好,因為不要力點,就要退去力點。退去力點之后,是“技擊的意義”。因為退去了力點,太極拳的功夫就達到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進退反側,變化多端,也就是柔中有剛,剛而不僵,正如作者說的“成為陰陽相濟的太極之體”。
力點之五“人體結構”
此節(jié)中有些語句言過其實,有的不符合拳理,在此只指出一點。文中提到“周身九大關節(jié)松,甚至手和腳趾的小關節(jié)也要松開”,而拳論云“腳趾抓地,如樹扎根 ”。腳是拳的根,如果腳趾的大小關節(jié)也要松開,不說推手、技擊,站著也不會穩(wěn),又怎么能技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