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太極拳運動的普及,現(xiàn)在太極拳的課程及培訓班也是層出不窮,當然教學方法也都各有其特點,關于如何提高太極拳的教學水平,其實還是需要從大家的興趣開始談起,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簡單談談一些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興趣是我們學好或者做好某一件事的重要原因,只有感興趣了,我們才會主動花精力去學習,去了解,學太極拳就是這樣。
青年學生活躍好動,喜歡快節(jié)奏的動作,初接觸太極拳時,普遍興趣不高,并戲稱之為“摸魚”。而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只管教動作,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興趣,今天課教完,學生明天就全部“還”給你了,費了很大氣力,收效甚微。
因此,在太極拳教學初期,應先從醫(yī)療體育知識入手,加強太極拳特點及注意事項,技術要領,防病治病等功能的理論教育;配以優(yōu)秀運動員完美示范的電化教育;以一種形象生動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以運動員瀟灑自如,行云流水的示范,引導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只要引導得當,真正使學生被動地“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形成教師上課教,學生下課練的態(tài)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向學生們展現(xiàn)太極拳的魅力,必然會技法他們學習的興趣。
先下后上
上下相隨,周身協(xié)調,重心穩(wěn)定,虛實分明,是太極拳的一大特點,太極拳教學應遵循先教下肢動作,再教上肢動作,后進行上下肢協(xié)調配合練習的原則。
在套路教學前,先要求學生上體正直安舒,兩手背后,腿屈到所要求的程度,按開步----弓腿----倒重撇腳尖---收腿上步----開步的順序練習下肢“進”步;按退步----移重心----并步----并步----退步的順序進行下肢“退”步的練習,以及側行步,虛步練習等等。
體會腿的虛實轉換和下肢肌肉的本體感覺。然后進行“拳”“勾”“掌”等手型和“抱”“分”“摟”“推”等上肢練習,體會手臂圓活自然的運行路線。
太極拳的學習很多時候都在于感悟,不是做好簡單的幾個動作就可以的。
在各單勢教學中,只要先把下肢動作抓好,把轉移重心,步法變換弄懂,再把上肢動作分解教會學生,后完成上下肢完整動作的協(xié)調配合,再強調以腰的旋轉帶動腿的運動。 這樣由腳而腿而腰再上肢,完成一個單勢動作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
粗講精練
輕松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協(xié)調完整,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教學初期,教師如果過分地追求動作規(guī)范,過分地強調動作細節(jié),往往會適得其反。
教得越細,學生越不容易接受,常常顧此失彼,不知所措,漸漸地畏難泄氣,對練習失去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對初學者,開始的教學易粗不易細,先讓學生粗略地掌握動作概貌,熟練后再細摳動作。
也就是說,得天獨厚記學生從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運行方向等動作,外形上大體規(guī)范,能把動作比劃下來。待動作熟練后,再進一步要求呼吸、意念、連貫、協(xié)調等。
如教授“左云手”時,只要學生能比劃出側行步的重心交替,常握翻常開步時機和云手的路線即可,百對以腰帶臂,眼隨手動,呼吸配合等細節(jié)暫不做過高要求。
同時也應注意,在這種先粗后精的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大致上會比劃動作時,及時細摳動作,以免學生形成錯誤的動作定型而難以改正。
形神合一
“神為主帥,身為驅使”,“意動身隨”,是練拳人的口禪。在太極拳教學中,教師應先把外形教好,再進行精氣神的練習,后形神合一;先把單勢動作教好,再要求“行云流水、綿綿不斷”。
只有把整個動作學會練熟,才能使精氣神貫注到每個細小動作中,用意識引導動作,做到邁步如貓行,運動如抽絲,起吸落呼,開吸合呼的要求,達到圓活自然,協(xié)調完整之目的。
如“摟膝拗步”一勢的教學,先讓學生看示范,用心記,再隨教師做模仿練習。待動作熟練后,就要求學生用想象引導動作。
想象先行的手摟掉對方踢來的腿腳,另一手則用力推對方一掌,以拳架促進內神,再配以摟吸推呼的呼吸配合,使做出的動作剛柔相濟,內外兼修。
總而言之,對太極拳的初學者,只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個性,采取相應的手段,突出上述四點教法,注重引導,才能使太極拳教學由繁到簡,生動活潑,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