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練習注重內在修為的提高,想要提高太極拳的水平,就要注重對“神不外溢”這四個字的理解,對于初學者可能理解起來比較抽象,但是解釋起來其實是很簡單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做相關的解釋。
學太極拳我們需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風貌,這才能感受到太極拳當中的正氣。
“神不外溢”從字義本身看為神不能表露在外面,又因地點流露的不同而叫法不一,如表現(xiàn)在眼睛中叫神意。表現(xiàn)在臉上叫神氣,在肢體上叫力,在手腳上叫技巧,表現(xiàn)在運動時叫有意,而對于學習太極拳者來說,都是錯誤的。
可以這樣說,神的意思只要在自己身上表現(xiàn)出來,統(tǒng)統(tǒng)落入對待之中,都是錯的!應該在何處才好呢?換句話說,要怎樣才能正確做到神不外溢呢?
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我們需要掌握接個要領。
首先要弄明白,這個神具體指的是什么?此神通常指的是人的識神,就是對事物的認識能力,這個能力有兩部分組成。
一是學識修養(yǎng),二是直觀意識。在太極拳學習中,學識修養(yǎng)要靠師訓,直觀意識則是個人的潛在本能,通過自身的學識修養(yǎng)可以讓人明白,太極拳正確的行功及其產生的相應運動完全是被動的!
因為只有被動才符合大自然的運動規(guī)律,而只有符合自然運動規(guī)律才能獲得養(yǎng)生乃至技擊的實際功效,所以被動的原則要求神意不能表露在外面形體上,那么在直觀的認識上,只要是暴露出本質的事物,就易于被發(fā)現(xiàn)。
這也在驗證了學習太極拳需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我們要正確的對待自然界的規(guī)律。
在拳術的意義上,就易招受攻擊,所以在潛意識里,也是自然而然的要求神意隱藏起來的,如被發(fā)現(xiàn)在拳術的意義上就易招受攻擊。
所以在潛意識里,也是自然而然的要求神意隱藏起來,即然要求隱藏,自然不能外溢,即表示在外,自然要求不溢在外,理論上是應該向身中內求的。
因此造成了很多學習者刻意的做成,目滯口呆,行動遲緩,面無表情,低頭俯視等等讓人一看即知為故作的虛無之態(tài),以此來表現(xiàn)本身并沒有反精神突出在外,其實這是神意在外的又一種形式而已!
真正要做到神不外溢,還是要在身外尋求,就如身體放松的原則是在意不在形一樣,神不外溢仍然如此要求,神雖然不出身,但神的意思簡稱神意,卻須離開本體即軀體,而向高遠處放射,以便能起到引領本身身心!
靈活運動的目的,此意在上,即是“虛靈神頂”,在手即為輕扶八方線,是在肩上,松肩垂肘在腰即為空腰等等。
周身各處都是如此,神之意既然不在身上,自然也就在自身上表現(xiàn)不出來,也就自然而然達到了神不外溢的要求。
尤須注意的是,達到要求也是被動的,這又說明了一個綱領性的問題,在太極拳的行功中,行功者只需做好自已本職工作,即操于定規(guī),功效則是隨自身體現(xiàn)時常規(guī)的程度。
而相應自然體現(xiàn)的此即先賢所誡的不可預存有成功之心念!因為那不但于事無補,反足以招致雜念叢生,正是拔苗助長“欲速則不達”也,這也是自然之理!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是原則,這個意義又不是意念意想,只是一點意思,而這一點意思又因人的意識導致表示與發(fā)揚的不同。
但無論如何都只能存在于有無之間,有意則始生,無形則意自在,神附于意則靈,形隨意動則明。
不過,真形無意,真意無形,又是別一種層次的“神不外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