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周知,太極拳拳法變化多端,如行云流水,熟不知太極拳腳下的變化也是非常多的,今天小編就以陳式太極拳的“出腳如運掌”這一說法來給大家做解釋,希望大家能進一步掌握對太極拳當中腳的運用。
出腳如運掌,在于對自己腳的運用的靈活。
出腳如運掌
陳式太極拳進退講究“動必進步,進必‘套插”“‘勝在進步,不敗在退步”。抬腳進退是陳式太極拳實用技擊的靈魂所在。
“足踏出,如前有深淵,說回即收回,至虛至靈。”“足運行極其纏綿不直,又能隨手運行,不失螺絲纏勁。”“腎藏志,以足從志,亦順著轉圈”“手足運動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官骸十三目》陳鑫)這些動作規(guī)范說明了一個不為人們重視的規(guī)律,就是“出腳如運掌”,左右出腳,同樣須有折疊。
可見,早在之前陳式太極拳就已經開始重視了對腳的運用。
抬腳逆纏上步則足尖內扣,順纏邁步則足尖外擺是其中特點之一。
如陳式太極拳一路起勢金剛搗碓,抬左腳逆纏趟出,與上身雙手右捋形成錯勁;左腳內扣即可對敵踹其膝蓋,勾其腳踝,然后虛變實,實變虛發(fā)敵。
單鞭、攬扎衣、斜行拗步等都是這種步法。順纏足尖外擺,則見之于一路拳第十式“前蹚拗步”等。
這些不法的運用,都離不開腳的使用及變化。
在談及云手一式時,陳鑫說:“云手:二足更迭轉……如右手順轉一圈,前半圈中氣由腋里邊向外斜纏到指,后半圈自外回來,勁自外斜纏到腋下,左手亦然。至于足,如右足前半圈由腿根內向外纏到指,回來自外向里纏至腿根,左足亦然。”
在這里,足與手同樣需要走纏絲勁,同樣需要“力達指尖”(指:腳趾)。
這樣的動作要領是從實戰(zhàn)出發(fā),襠走下弧,虛實轉換,出腳講究纏絲。
作為根、中、梢的梢部的足尖,應隨胯(根)、膝(中)而動。這一原則如同掌的運動,“足隨手運,圓轉如神”,這種弧形曲線的運動,可以大地迷惑敵方,隱藏自己的攻擊意圖。
翹起的腳尖直接可撩敵攻擊之鞭腿作防守動作,內扣的腳掌弧形逆纏平面擊出,可踹敵膝蓋,側蹬其胯。擦地鏟出可管敵腳踝。
而萬一腳掌被捉,可借側身即刻擰腰、轉膝,借勢將內扣之腳外擺,變足弓朝下為足弓朝上,實際是一次足部的順纏就變成了腳腕的擒拿,使敵捉我足之手轉為反關節(jié)背勢,我隨即可以蹬腳擊敵。
見陳式一路拳“前膛拗步”,這是僅見于陳式太極拳的充滿智慧,為經典的足部被捉后解脫擊敵的動作。
兇悍的泰拳是以肘擊、膝擊為主要的技擊手段而聞名于世,殊不知中國的太極拳也是為講究膝擊、肘擊的拳術。
陳式太極拳講究“勁走三節(jié)”,根、中、梢,節(jié)節(jié)均可攻擊,而恰恰被人們忽視的就是膝擊。抬腳必用膝,如金剛搗碓,左上撩掌,如敵逃脫,則右拳右膝同時擊敵,上打咽喉下打陰,是必殺的殺招。
就腳而說,就是根、中、梢的“中”——膝的一次上步抬腳。上下相隨,膝部的攻擊原理上基本相當于上肢的肘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