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jié)是人體活動的轉換部位,關節(jié)的靈活性決定了運動強度。有的人練習太極拳感到膝蓋疼痛,那么太極拳保養(yǎng)膝蓋的要領有哪些呢?42式太極拳有詳細的講解,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有很多,下面隨著42式太極拳練習一下吧!
42式太極拳保養(yǎng)膝蓋的三大要領
初學太極拳要慢練,因為對拳理拳法不熟練,如果快練太極拳不僅會影響姿勢的準確性,還會傷到膝蓋。
要領一:慢拳高練,快拳低練
膝蓋處的關節(jié),是太極拳動作中起重要支撐作用的關節(jié),常處于半蹲位的靜力性支撐狀態(tài)。下肢弓步、馬步、仆步等步型步法的轉換,也都需要膝關節(jié)的適度屈伸來完成。
因此膝關節(jié)的受力負荷是很大的,故慢拳應高練,快拳應低練。慢拳如太極十三勢,動作緩慢,練習一遍的時間較長,故重心應放高;快拳如武當玄武拳,動作迅疾,練習一遍的時間較短,而且由于快拳本身的動作要求,重心應放低。
初學者練習太極拳如果不區(qū)分拳法的快慢,一直把重心壓的很低,非常容易受傷,初學太極拳要知道慢拳高練,快拳低練。
要領二:膝不過涌泉
在慢拳練習中,膝蓋的位置不宜太前。太極拳有“膝不過尖”的說法,但并未講明膝蓋的準確位置。在師行教學體系中,強調(diào)“膝不過涌泉”,膝蓋的豎垂線與足底相交的位置,不過涌泉穴,可對著涌泉穴。常年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可有效避免初學太極拳者傷膝蓋。
要領三:循序漸進
學太極拳,是內(nèi)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初學者內(nèi)在的氣血還沒有蓄積充盈,外在的筋骨還比較脆弱。因此,只有堅持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才能有效避免受傷。
尤其是練功之前應做好熱身活動,在下肢的準備活動中要重點活動膝關節(jié)。按揉轉膝、開合繞膝,弓步壓腿等,都是活動膝關節(jié)的方式,將膝關節(jié)活動開,避免練太極拳過程中拉傷膝蓋。
膝蓋疼痛患者應該休息一段時間后,再練習太極拳,練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急于求成。
42式太極拳的練習階段
一是學拳
現(xiàn)代各式太極拳的套路都很多,要想學會一個套路必須扎扎實實,一式一式去學習,這個階段對初學者非常重要。
二是修拳
一個套路學完了并不等于學會了。還需要經(jīng)老師一個式一個式的糾正動作,使之達到標準?,F(xiàn)在許多練拳者不重視修拳,學完后就自己去練,往往練走了樣,結果造成了動作不標準,勁路不通暢。
三是練拳
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一套拳已經(jīng)熟練掌握并基本合乎規(guī)矩,達到標準,接下來就需要個人去苦練,俗語講“功夫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拳打萬遍自然精”。
四是內(nèi)外合一
學會了套路,依樣畫葫蘆地打拳是太極拳的初級階段,只有內(nèi)外合一即內(nèi)勁,呼吸和形體動作有機的結合起來,才進入太極拳的“懂勁”即中級階段。
這個階段要把動作的開合、伸縮、起落和呼吸結合起來,讓丹田、腰脊發(fā)出的力達到四梢。使練拳者由“著熟”升華到“懂勁”。
五是隨心所欲也就是“神明”階段
這個階段進入了太極拳的高層次,一套拳不僅從外形上打的舒展、漂亮,而且從內(nèi)勁、呼吸上暢通無阻、一氣呵成。使人感覺如春風楊柳、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