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式太極拳的發(fā)展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了,生活中我們可以適當?shù)?a href='http://m.rwfnyxtm.cn/taglist/1449832-1.html' target='_blank'>練習42式太極拳,但是練習一定要了解一定的方法,才能更快的掌握其技巧。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42式太極拳來看看吧!
如何更好掌握42式太極拳
練拳似畫太極圖
42式太極拳的過程就是描繪陰陽太極圖的過程。太極拳中的螺旋運動的環(huán)形混元體,通過旋轉開合達到陰陽的變化。
萬物運動皆依此理,太極拳也不外乎此理。拳術套路中貫穿著各種螺旋纏絲和環(huán)形開合的動作,其實就是不同方向、不同方位運動的太極圖。
一動一靜無不符合陰陽太極圖之法像,一開一合無不都是纏絲混元圈。時而畫平圓太極圖,時而畫立圓太極圖,時而畫螺旋開合太極圖,時而正畫,時而斜畫,處處似畫美麗的太極圖。
練拳似休息
“練拳似休息”是講:練拳練功要求心神安靜專一,全身內外周身協(xié)調。練拳的過程就是靜養(yǎng)休息的過程,全身內外不得緊張,處處筋肉放松,做到心靜安神。
太極拳具有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愉悅心情、松弛神經的功能,是一種調養(yǎng)身心的養(yǎng)生運動,而不是疲勞身心的體力勞動,應當是越練越舒服。
練拳似練丹田功
練拳的過程也是練丹田的過程。太極拳是內功拳,全在于丹田之功,以丹田之氣發(fā)動肢體運動,才能真正練好太極拳。所以古人說:“練好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都不怕。”丹田功有兩種練法。
一種是靜練,即意守丹田,這是過去道、儒、釋三家常用的方法,稱之為修真煉丹。一種是靜動練,即氣沉丹田和丹田呼吸,這是過去練內家拳的人常用的。
42式太極拳的要領
要領一:慢拳高練,快拳低練
膝蓋處的關節(jié),是太極拳動作中起重要支撐作用的關節(jié),常處于半蹲位的靜力性支撐狀態(tài)。下肢弓步、馬步、仆步等步型步法的轉換,也都需要膝關節(jié)的適度屈伸來完成。
因此膝關節(jié)的受力負荷是很大的,故慢拳應高練,快拳應低練。慢拳如太極十三勢,動作緩慢,練習一遍的時間較長,故重心應放高;快拳如武當玄武拳,動作迅疾,練習一遍的時間較短,而且由于快拳本身的動作要求,重心應放低。
初學者練習太極拳如果不區(qū)分拳法的快慢,一直把重心壓的很低,非常容易受傷,初學太極拳要知道慢拳高練,快拳低練。
要領二:膝不過涌泉
在慢拳練習中,膝蓋的位置不宜太前。太極拳有“膝不過尖”的說法,但并未講明膝蓋的準確位置。在師行教學體系中,強調“膝不過涌泉”,膝蓋的豎垂線與足底相交的位置,不過涌泉穴,可對著涌泉穴。常年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可有效避免初學太極拳者傷膝蓋。
要領三:循序漸進
學太極拳,是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初學者內在的氣血還沒有蓄積充盈,外在的筋骨還比較脆弱。因此,只有堅持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才能有效避免受傷。
尤其是練功之前應做好熱身活動,在下肢的準備活動中要重點活動膝關節(jié)。按揉轉膝、開合繞膝,弓步壓腿等,都是活動膝關節(jié)的方式,將膝關節(jié)活動開,避免練太極拳過程中拉傷膝蓋。
膝蓋疼痛患者應該休息一段時間后,再練習太極拳,練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急于求成。